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报》 > 第5294期
编号:131971
脾阴虚证如何辨治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294期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体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又可无限地划分阴阳。相对五脏来说,《黄帝内经》里有心阴、心阳,肝阴、肝阳,肾阴、肾阳,肺阴、肺气(气属阳),唯有脾脏,只提脾阳,未提脾阴。这是为什么呢?

    脾阴与脾阳

    《黄帝内经》虽无“脾阴”一词,但却论述了脾具有蕴藏营阴、滋养脏腑的生理功能,如:《灵枢·本神篇》曰:“脾藏营”;《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藏真濡于脾”。元代朱丹溪在《格致余论》说:“脾土之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明代缪仲淳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说:“胃气弱不能纳,脾阴亏则不能消。”这些论述均指出了脾阴不足会影响脾运化水谷的功能。近代名医蒲辅周在《蒲辅周医疗经验》中说:“脾阴虚,手足烦热,口干不欲饮,烦满,不思食。”提示了脾阴虚以阴虚内热、运化无力为主要症状。

    从生理上看,脾的功能主运化,主升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4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