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报》 > 第5315期
编号:128313
倪蔼然内外合治小儿抽动障碍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1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315期
     倪蔼然,河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五十余载,治疗儿科诸多疾病见解独到、疗效显著,潜心研究小儿抽动障碍多年,她认为此病的发生与小儿的体质密切相关。小儿先天禀赋不足,以及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加之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长对孩子的打骂,导致肝肾阴虚,阳亢化风,遂出现一个或多个部位的不自主抽动或伴有精神意识思维情志上的异常变化。而小儿多发的外感邪气袭肺与饮食失和伤脾,又能导致该病的加重。

    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与总结,倪蔼然创制了“调脑灵”,方以滋肾阴、息肝风、开心气、镇静安神、调和肝脾为大法,配合耳穴贴敷,内外合治,用于治疗小儿抽动障碍取得良好的疗效。这一治疗方案也为我们临床上治疗其他疾病提供了新思路,就是外治法与内治法共同使用,可提高临床疗效。

    抽动障碍是什么

    抽动障碍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以不自主、反复、突发、快速的、重复、无节律性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抽动障碍属于中医“肝风”“抽搐”“瘛瘲”“筋惕肉瞤”等范畴。

    根据其基本症状,可分为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而进一步根据抽动的复杂程度可分为简单形式和复杂形式。运动抽动的简单形式可表现为眨眼、耸鼻、咧嘴、耸肩、转肩或斜肩等;复杂形式可表现为蹦跳、跑跳、旋转、屈身、拍打自己或猥亵行为等。发声抽动的简单形式可表现为清嗓子、吼叫声、嗤鼻子、犬吠等;复杂形式可表现为重复言语、模仿言语、秽语等。

    抽动症状的特点是不随意、突发、快速、重复和无节律性,可以受意志控制在短时间暂时不发生,但却不能较长时间地控制症状。在受到心理刺激、情绪紧张、学习压力大、患躯体症状疾病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发作较频繁,睡眠时症状减轻或消失。

    到目前为止,对儿童抽动障碍的诊断采用的是临床描述性诊断方法,没有一个特异性的病理生理学实验指标用于确定诊断,导致该病诊断的不确定性。

    病因病机

    肝亢风动

    抽动障碍患者表现为全身肌肉的不自主抽动,从中医辨证来看,实际上是肝风的表现。肝体阴而用阳,为风木之脏,明代医家万密斋认为小儿体质“肝常有余”,肝常有余则易肝阳亢盛,进而化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风盛则动”,故可见全身肌肉的不自主抽动。另外,肝主疏泄,条畅气机,调节情志,小儿心智不全,情绪容易波动,导致气机失其条达而郁滞,久郁之下,必有伏阳,阳郁久则化风,亦致抽动。

    肾阴亏虚

    肾为先天之本,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温热病久劫烁真阴,均可导致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阴虚损则无以制约肝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72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