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报》 > 第5316期
编号:130472
大学国医堂在中医药传承发展中具有独特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316期
     去年,全国中医药大会全面谋划中医药事业向纵深推进,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保障人民健康的独特优势愈发凸显,全国中医药类院校迎来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

    中医药院校附属国医堂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延伸部门,是学校师生临床实践的天然平台。强化大学国医堂建设,有利于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促进中医特色优势充分彰显,推动中医药院校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安徽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建立于1995年,是全国成立较早的中医门诊部之一,依托大学优势,“纯”中医特色明显,道地药材品牌效应显著,文化教育工作突出,已成为安徽省内规模最大的中医门诊部。

    把握大学国医堂发展特点 打造中医传承创新发展高地

    大学国医堂依托高校高水平学科建设优势,整合大学师资力量与社会行业资源,应以“提升中医特色诊疗服务”为基点,以“强铸中医思维”为支点,以“打通激活中医药格局”为重点,以“医药质量携手共进”为动力,以“服务师生专业发展、赓续中医精神文脉”为落脚点,牢固大学国医堂“纯、专、通”鲜明特点,强化责任意识,全力打造祖国传统医学传承与创新的自留地。
, 百拇医药
    纯——大学国医堂受中医药类院校直属管辖,与大学中医药精神一脉相承,具有纯正的校本文化基因,中医信仰更为坚定,对中医理论精髓的把握更加透彻,中医诊疗方法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得以传承,具有深沉持久的内生动力。

    专——大学国医堂是学校开展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平台,吸引了众多的院校专家及中医名家,形成了一批理论扎实、善于临床、科教融合、乐于教学的岐黄名师队伍。同时,大学国医堂可以及时整合平台优势,精准施策,重点发力,积极建立申办流派传承工作室,并以此建立专业教学研究组,延伸课堂教学链条,固化老中青人才多层次抱团成长模式,拓升专家医师教学成长空间,紧密医教研融合发展关系,以高站位思考谋划高标准中医专业人才培养格局。其中,职业发展较为成熟的专家教授得以在产学研用的多元环节中,不断深化现代中医药知识认知,实现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有机交叉验证,中医诊疗思路日益精进。

    通——大学国医堂能形成前端坐堂问诊开方,中端药房闻方辨药,终端饮片供应的产业群组织架构,可以提供道地药材采管保养、临方炮制、膏丹丸散制备等药学服务,形成“医药融通”的教研模式,培养具有中医思维和中药临床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真正提高医师及学生的辨证施治和综合施治能力,改善患者服务体验,造福民众健康。另一方面,大学国医堂作为联动学校教学与中医药行业的桥梁,以诊室为课堂,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真实的沉浸式体验强化师生的“医教融通”意识,密切学科基础知识与职业能力素养关系,突破传统大学培养模式下的“学—用”壁垒,破除课堂模拟训练的真空感,培养真正能看病、会看病、看好病的中医药人才。通过跨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协同共建,大学国医堂进一步密切“学—医—药—用”的循环联系,力践国家“十三五”中医药人才培养发展目标。
, 百拇医药
    “切脉”大学国医堂发展定位 擘画中医“六位一体”发展篇章

    中医药的发展既要注重其外延,扩大中医药资源的规模和数量,提升综合能力;又要注重内涵建设,坚持特色优势,整体推进,做到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类院校国医堂早期多为自发式萌芽,目前办管水平层次不一,定位模糊,虽具有区别于一般中医馆的公办性质,但公办政策对接与投入较少,行业壁垒较多,无法及时享受政府的政策红利,仅凭自身发展,无法承接更多有效资源,作为中医药传承发展特色平台阵地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当前,安徽中医药大学国医堂按照国家中医药“六位一体”发展布局,弘扬大学“至精至诚,惟是惟新”的办学精神,激发院校中医药发展活力,在医疗、教育、产业、文化等领域以点带面,融通发展。

    ——打造中医药融通发展平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努力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安徽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积极配合学校中医药教育教学任务,通过科室、药房、药材基地与饮片厂的完整实训链条,打破传统中医、中药学科发展壁垒,完善学校中医药“理法方药”知识教学体系,打通中医药融通人才培养体系,有效解决中医药人才培养过程中“医、药分离”的现状。
, 百拇医药
    ——打造中医药临床实践平台

    安徽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通过小学期见习、承办继教学员培训课等方式完善院校教学形式,延伸学校教师教学课堂,缩短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强化师生临证思维,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效率。同时,大学国医堂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评价标准,积极吸纳在临床方面确有专长的中医药专家,支持他们在业务活动中带徒授业,并配套相应的专家评价激励机制,完善早跟师、早临床的学习制度,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培养中医药专业从业人员。

    ——打造中医药学术思想传承平台

    大学国医堂作为医教协同、校企协同的融通点,荟萃名医,云集专家,通过成立国医大师工作室、流派传承工作室等,组建各层级中医传承队伍,强化名老中医导师传帮带作用,及时发掘整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和老药工传统炮制技艺,不断凝练中医药学术思想精华,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祖国医学。同时,整合划分诊室资源,以“守正创新”为指导思想,坚守中医辨证论治的整体观,以中医常规科室、中医特色专科专病门诊、中医疑难杂病研究室、权威会诊室为单元,围绕疾病的预防、诊断、辨证、治疗、康复等开展专病研究,促进中医药学术思想在传承中创新、在融合中发展。
, 百拇医药
    ——打造中医药人才培养平台

    人才孕育一在师资力量,二在学生培养,如何在有限的学制年限内,既给予教师充分成长发展的空间,又能真正培养出信中医、懂中医、用中医的年轻人才是当下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一大难点。大学国医堂作为学校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中医类教师提供临床实践的机会和平台,以安徽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为例,70%的中医药专家参与坐诊,为教师讲活基础理论课程提供了难得的临床素材,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了中医药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大学国医堂在本科生见习、孵化中医药行业人才、服务国家中医药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日常门诊跟师学习、传承工作室团队学习、小学期见习实习等多种形式,践行中医药“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成才规律,促使学生在具体时间中将碎片化的知识有机整合、内化、传承、创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坚定学生中医思维,锻炼学生中医药能力,涵养学生医德医风。

    ——打造中医药文化展示平台
, http://www.100md.com
    大学国医堂以提供中医诊疗服务为核心,以提炼中医药精神文化品牌符号为途径,是医史、医技、医德、医风教育的天然平台,可以顺势打造为面向师生、市民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场所,真正做到寓医于文、寓道于堂、寓教于乐。走进安徽中医药大学国医堂,许孔璋教授编撰的《国医堂赋》赫然呈现,已成为安徽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的文化印记。一室一廊、一物一品,无不体现了鲜明的徽文化特质、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内涵、浓厚的中医药氛围,可谓是“南新安北华佗,十大皖药藏阴阳,五禽戏八段锦,墨色徽学集上庠”,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深入贯彻落实。

    ——打造中医药对外开放交流平台

    安徽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积极响应国家丰富中外人文交流号召,积极参与学校在希腊建成的安徽省第一个海外中医药中心,是希腊民众认识了解中医药、推进两国在中医药领域的交流合作的新窗口、新平台,体现了安徽中医药与时俱进的品质和开放、包容、融合的胸怀。因此,大学国医堂应该成为中医药院校的标配,是中医药传承发展、守正创新的重要抓手之一,办好大学国医堂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

    (作者系安徽中医药大学资产经营总公司总经理、国医堂主任张亚辉,秘书朱梦倩),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