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报》 > 第5316期
编号:130474
“分消走泄”法在寒地儿科大有作为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316期
     “分消走泄”既往以治疗湿热病为主,古今临床应用广泛。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有鹏带领团队,结合当代儿童生理病理特点推陈出新,在全国首倡将“分消走泄”法用于儿科杂病的治疗,并创立了行之有效的温胆汤系列合方,不仅解决了诸多反复发作性儿科杂病的棘手难题,更是对传统疗法的开拓与创新。

    在刚刚公布的2020年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王有鹏教授团队的《基于肠道微生态探讨“分消走泄”法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课题,获得了立项资助。在未来的3年中,课题组将从“分消走泄”法的历史沿革、寒地儿科的特色,到“分消走泄”法与寒地儿科的古今结合,以及对“治法-疾病-机制”的相关性进行深入探索,旨在为“分消走泄”法在儿科领域的拓展和应用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

    追根溯源

    “分消走泄”法是中医学特色治法之一,主要通过宣散、畅中、渗下的方法用来治疗湿热弥漫三焦的病证。其发展可总结为雏形、创立、发展三个阶段。

    对分消走泄的描述,最早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其中苦燥、淡泄与“分消走泄”法中、下焦的治疗特点不谋而合。张仲景遵《内经》原则,据药食性味,将辛热的半夏、干姜与苦寒的黄连、黄芩集于一方,创立了以“半夏泻心汤”为代表方剂的“辛开苦降”之法,其在《伤寒杂病论》中对于湿热病所提出的发汗、清化、渗利等治则堪称“分消走泄”法的雏形。金元时期虽也有一些医家著作中体现了“上下分消”的论述,但直至清代,叶天士才首先明确提出“分消走泄”法。

    叶天士为清代温病大家,以“卫、气、营、血”辨证为特色,其著作《温热论》称得上温热学派的开山之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