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古医籍中的煎药用水
夜读朋友送我的《本草品汇精要》,其中那些栩栩如生的关于煎药用水的描写让我久久不能移开目光。古代中医煎药,对用水的认知和要求,高于煮茶酿酒。《医学源流论·煎药法论》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玉泉
《医学入门》载“玉消为水,故名玉泉”“图经曰:玉泉生蓝田山谷”“其色白,其味甘淡,其性寒”。在这里,玉泉不仅是一种煎药用水,其本身也因融进了玉的精华而有“主五脏百病,柔筋强骨,长肉益气,利血脉,安魂魄,明耳目,耐寒暑,久服轻身不老”之功,可谓至精至纯。但玉泉到底在何处?《本草品汇精要》载:“今蓝田山谷无玉泉,泉水,古今不言采。”《证类本草》对此亦有讨论,“又荆门军界有玉泉寺,中有泉,与寻常泉水无异,亦不能治病。”
如果没有新发现的文献佐证,此题恐成无解之谜。《神农本草经》不载玉泉的具体位置,只曰“生山谷”,让人有空谷足音之感。白居易在其诗《仙娥峰下作》谓“渴望寒玉泉,香闻紫芝草”,在《神农本草经》中紫芝与玉泉一道“生山谷”,紫芝有“仙草”之称,“久服轻身,不老,延年”,将此二者并列,可见玉泉之珍贵。
浆水
浆水又名酸浆水、米浆水,古代用以代酒,“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孟子·梁惠王下》)。《本草品汇精要》记载作浆水之法:“于清明日用仓黄粟米一升,淘净下锅内,以水四斗,入酒一盅,煎至米开花为度,后将柳枝截短一大把,先内坛中,然后贮浆水于内,以苧布封口,使出热气,每日用柳条搅一次,如用去,旋加米汤,仍前搅用之。”浆水色清白,味甘酸,性温缓,可“除霍乱,止消渴”。浆水不仅可以煎药以助药效,如《医学入门》载“槐白皮,味苦,主口齿风疳血,浆水煎含之”;《金匮玉函经二注》认为“浆水味酸,解热疗烦,入血为辅使也。”浆水又可冲服散剂,如《金匮要略》载“蜀漆散方,蜀漆(洗去腥)、云母(烧二日夜)、龙骨等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2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