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这些重要指示概括了中医药三大核心功能:健康养生、防病、治病。中医药应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把这三大核心功能发掘好、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健康养生:法阴阳,尽终天年
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健康养生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总结历代中医学健康养生论述,发现至少有两大动机:一是长生,二是(让人民)健康、无病。
简帛医书的时代,人们更加看重生命,而对社会政治性成就兴趣很淡。简书《十问》记载:尧问于舜曰:“天下孰最贵?”舜曰:“生最贵。”意思是天地间最宝贵、尊贵的莫过于人的生命了。又记载师癸教大禹养生时说:“凡治正(政)之纪,必自身始。”意思是治理邦国天下的起点是“治身”,只有调理好自己身体的人才能治理好天下。《黄帝内经》竖起健康享有天年的养生追求,《素问》开篇在《上古天真论篇》表明,养生是“上古圣人之教下”的重要内容,想达到的目标是让人们能到100岁时还动作不衰,能够不生病。魏晋名士嵇康作《养生论》批评世俗养生不合理,开篇也点明世俗养生的动机有二种:一是神仙、不死,二是上寿。明代养生蔚为大观,高濂的《遵生八笺》在序里同样感叹世俗人禀赋着有限的精气神,遭受“无穷之薄蚀”,健康活过一生不容易,却还不晓得“命有可延之期,生有可尊之理”不知道生命的质量是可以通过自主养生提高的。
, 百拇医药
延至今天,让历代养生家深感痛心的情形仍改善有限,神仙长生还是见不到、求不得,健康抵达自然寿命的终点依然不易。中医药学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人的生命最为宝贵,健康地享受天赋寿命是养生的追求,道家、神仙家甚至以保全和修得符合天道的、不死不老的生命为最高价值实现。同时,中医学又将人体生命合理安放在天地之间,贵重但不以伤害其他天地万物来彰显自身的贵重,中医养生始终提倡生命自律,取法于天地阴阳,顺应自然规律,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
防病:“治未病”,禳灾抗疫
几千年来,中医药发挥着“治未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中医学“治未病”有怎样的心理原动力呢?回顾古人卫生防疫,其中蕴含了两层次的原动力:低一层原动力是预测、解释那些无常的、凶险的疫病,高一层原动力是能防止、干预疫病伤害健康。
早在殷商时期,甲骨卜辞中就出现有关医药卫生的内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灵枢·逆顺》中都明确提倡“治未病”,即无病预防,有病早治;“运气七篇”在天地气化与生命气化相关联、能感通的立论下成为中医学预测预防疾病的重要指导。张仲景的宗族因伤寒而死者甚众,他“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伤寒杂病论》。明代吴又可痛心于“疫气流行,感者尤多,或至阖门传染”而撰写《温疫论》。这是先贤让疫病可防、可治的不懈努力。
, http://www.100md.com
2019年末的新冠疫情中,中医药人英勇抗疫,综合应用药物和非药物疗法进行干预,增强人民群众自身抵抗力,让中医药的“治未病”特色和优势在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中医药的防病、“治未病”思想和方法至今闪烁智慧之光,如“煮水饮之,众病无缘得生也”,莽草熏蠹、焚石除水虫等等。
治病:合治养,并重中西医
防病治病是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历代名医很多早已言明过他们学医治病的动力所在。如医圣张仲景的动力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治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药王孙思邈的动力有三个层面:其一是“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的经历,其二是“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的道德价值观,其三是“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的慈悲情怀。皇甫谧追求自我实现,博闻强识,加之自己患了风痹之证,在医学方面也有所深研。朱丹溪是因为至亲的病情被耽误了,发愤学医。李时珍、万密斋是科举屡试不第,加之对官场作风失望,而后继承家学全力攻医。无外乎个人际遇、社会环境、时代需求等多因素打动人心,在那个时代的名医内心形成内在驱力,从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造福百姓的中医药名家。
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中医药更应该把握机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内外兼修,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坚持安全有效根本要求,朝着治养结合、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历史方向,激发内在动能,把时代要求内化为深层的心理驱动历,传承创新发展好中医药。
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健康养生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离不开中医药的具体技术,比如艾灸、贴敷、中医体质调理、药食同源的茶饮食疗、导引气功等适应广泛的中医适宜技术都将在新时代大有所为。(张靖 罗浩), http://www.100md.com(张靖 罗浩 北京中医药大学)
健康养生:法阴阳,尽终天年
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健康养生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总结历代中医学健康养生论述,发现至少有两大动机:一是长生,二是(让人民)健康、无病。
简帛医书的时代,人们更加看重生命,而对社会政治性成就兴趣很淡。简书《十问》记载:尧问于舜曰:“天下孰最贵?”舜曰:“生最贵。”意思是天地间最宝贵、尊贵的莫过于人的生命了。又记载师癸教大禹养生时说:“凡治正(政)之纪,必自身始。”意思是治理邦国天下的起点是“治身”,只有调理好自己身体的人才能治理好天下。《黄帝内经》竖起健康享有天年的养生追求,《素问》开篇在《上古天真论篇》表明,养生是“上古圣人之教下”的重要内容,想达到的目标是让人们能到100岁时还动作不衰,能够不生病。魏晋名士嵇康作《养生论》批评世俗养生不合理,开篇也点明世俗养生的动机有二种:一是神仙、不死,二是上寿。明代养生蔚为大观,高濂的《遵生八笺》在序里同样感叹世俗人禀赋着有限的精气神,遭受“无穷之薄蚀”,健康活过一生不容易,却还不晓得“命有可延之期,生有可尊之理”不知道生命的质量是可以通过自主养生提高的。
, 百拇医药
延至今天,让历代养生家深感痛心的情形仍改善有限,神仙长生还是见不到、求不得,健康抵达自然寿命的终点依然不易。中医药学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人的生命最为宝贵,健康地享受天赋寿命是养生的追求,道家、神仙家甚至以保全和修得符合天道的、不死不老的生命为最高价值实现。同时,中医学又将人体生命合理安放在天地之间,贵重但不以伤害其他天地万物来彰显自身的贵重,中医养生始终提倡生命自律,取法于天地阴阳,顺应自然规律,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
防病:“治未病”,禳灾抗疫
几千年来,中医药发挥着“治未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中医学“治未病”有怎样的心理原动力呢?回顾古人卫生防疫,其中蕴含了两层次的原动力:低一层原动力是预测、解释那些无常的、凶险的疫病,高一层原动力是能防止、干预疫病伤害健康。
早在殷商时期,甲骨卜辞中就出现有关医药卫生的内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灵枢·逆顺》中都明确提倡“治未病”,即无病预防,有病早治;“运气七篇”在天地气化与生命气化相关联、能感通的立论下成为中医学预测预防疾病的重要指导。张仲景的宗族因伤寒而死者甚众,他“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伤寒杂病论》。明代吴又可痛心于“疫气流行,感者尤多,或至阖门传染”而撰写《温疫论》。这是先贤让疫病可防、可治的不懈努力。
, http://www.100md.com
2019年末的新冠疫情中,中医药人英勇抗疫,综合应用药物和非药物疗法进行干预,增强人民群众自身抵抗力,让中医药的“治未病”特色和优势在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中医药的防病、“治未病”思想和方法至今闪烁智慧之光,如“煮水饮之,众病无缘得生也”,莽草熏蠹、焚石除水虫等等。
治病:合治养,并重中西医
防病治病是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历代名医很多早已言明过他们学医治病的动力所在。如医圣张仲景的动力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治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药王孙思邈的动力有三个层面:其一是“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的经历,其二是“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的道德价值观,其三是“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的慈悲情怀。皇甫谧追求自我实现,博闻强识,加之自己患了风痹之证,在医学方面也有所深研。朱丹溪是因为至亲的病情被耽误了,发愤学医。李时珍、万密斋是科举屡试不第,加之对官场作风失望,而后继承家学全力攻医。无外乎个人际遇、社会环境、时代需求等多因素打动人心,在那个时代的名医内心形成内在驱力,从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造福百姓的中医药名家。
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中医药更应该把握机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内外兼修,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坚持安全有效根本要求,朝着治养结合、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历史方向,激发内在动能,把时代要求内化为深层的心理驱动历,传承创新发展好中医药。
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健康养生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离不开中医药的具体技术,比如艾灸、贴敷、中医体质调理、药食同源的茶饮食疗、导引气功等适应广泛的中医适宜技术都将在新时代大有所为。(张靖 罗浩), http://www.100md.com(张靖 罗浩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