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绍功诊治痛经思路
痛经,即经行腹痛,是妇科常见的一种月经病,临床上表现为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等。治疗痛经,应治病求本,探本究源。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均可导致痛经,“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基本病机。现将沈绍功论治痛经经验总结如下。【辨虚实】
痛经总分“不荣则痛”或“不通则痛”虚实两端,“不通则痛”包括肝气郁滞、寒凝胞宫、痰凝血瘀等证类,“不荣则痛”包括营血亏虚、肾气亏虚等证类。沈氏女科在辨治妇科病时舌诊往往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舌诊重在观舌苔和舌质。舌苔主要观厚薄:苔厚腻为实证,主痰浊、湿浊和食积;苔薄白主正常或表证,或虚证。舌质观颜色和胖瘦:淡主气虚或者阳虚,红主热盛或阴虚,绛主热入营血,紫为寒凝或血瘀;舌胖为气虚或阳虚,瘦为阴虚。
实则泻之
疏肝理气 《宋氏女科秘书·经候不调门》云:“经水将来作痛者,血瘀气滞也。”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淋带门》言“女子以肝为先天也。”肝藏血,司血海,其功能正常,则冲脉充盛,血海盈满。肝喜调达,恶抑郁,肝气条达则疏泄有权,血行通畅,月经调畅;《灵枢·五音五味》云:“妇人之生,有余于气”,指出女子易伤情志,气郁气滞多见。气滞则血滞,故治疗痛经疏肝理气当贯穿始终。正如《女科经纶》:“凡妇人病,多是气血郁结,故以开郁行气为主,郁开气行,而月候自调,诸病自瘥矣。”疏肝理气多选用较平和之品,如柴胡、香附、木香、佛手、陈皮、炒橘核等。若木郁克土,伤及脾气,宜佐健脾之山药、白术、参类、云苓等;气郁可致痰凝,加祛痰的竹茹、全瓜蒌、浙贝母等;若气滞血瘀,经期血块,块下痛经减轻者,宜佐活血化瘀之品;木郁水亏,肝肾同源,配生地、枸杞、菊花、生杜仲、桑寄生、知母、龟板等补肾药;“悲哀忧愁则心动”,伤及心血,佐宁心安神之品,如炒枣仁、云苓、当归、琥珀、夜交藤等。肝郁血瘀型痛经,临床表现为:经前胁肋、乳房胀满疼痛,心烦易怒,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行不畅,色黯有块,块下痛缓,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涩,治宜疏肝活血。方选柴胡疏肝散化裁,柴胡、枳壳、青皮、赤芍、丹参、川楝子、元胡、炒橘核、生蒲黄(包煎)、蚕沙(包煎)、生栀子、生莱菔子、生山楂、地龙。
暖宫散寒 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调经门》中云:“痛经多由寒气客于血室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6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