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报》 > 第5355期
编号:134051
开具膏方应融入前人智慧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0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355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理念的转变,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天气渐冷,一年一度的冬令进补正在全国各地盛行起来。“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亦称“膏滋”。膏方起于汉唐,成熟于明清,历史悠久,蕴藏着古老的中国文化。医者在开具膏方时,要把前人的智慧融入方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实现顾护人体正气,增强患者抵抗力的效果。

    膏方医案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吸收古人的临床经验,更需要钻研古代的医学著作,甚至在其基础上写出独具地方特色的“脉案”,将前人的“艺术作品”传承并发扬下去。已故国医大师干祖望说:“‘医案’那是‘病历’加上文采华丽、丰富多姿的文学语言而产生的艺术作品,所以它是世界上唯一的、独具风格的文章。”膏方医案记载相对偏少,如《临证指南医案》共载案2576例,其中膏方医案仅32个,“物以稀为贵”,少就显得尤为珍贵,文中不仅用词精练,描写细腻,而且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值得反复研习。可是,纵观现今临床,这一块是薄弱环节,如果我们不去做好脉案的整理工作,不对自己的临证加以详细的文字记录,要发挥膏方的“验与廉”就显得“空谈”大于实干。

    膏方注重整体调治,如脾肾兼顾、气血同调等,多为现代医家所接受,但也要在“细节”上做好文章。《临证指南医案》载有一案,丁姓患者入秋后久咳不止,前医屡进肺药无功,叶氏根据“久咳不已,三焦受之”,运用了培土生金及金水相生两则治法,并分别处以两张膏方,在服药时间上强调“摄纳下焦于早服,而纯甘清燥暮进”, 极为周到。不仅如此,在补肾填精之品中也并未有掺入健脾和胃之品以防滋腻碍胃的考虑,仅在文末附以“凡药味苦辛宜忌,为伤胃泄气预防也”的警示。这不仅让笔者陷入思考——有时我们自认为的“先安未受邪之地”,在某些时候也可能“画蛇添足”。开具膏方同样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既要把握整体,也不能忽视细节,尤其不可陷入俗套,否则,不仅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浪费药材也是不可取的。

    膏方服用时间较长,一有疏忽,竞剂而废,故医者必须深思熟虑,力求平稳;膏方虽以“补”为主,也不能一味“呆”补,要通补兼施,动静结合。“一轮明月照古今,相思不改别样情”,膏方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作为医者,我们在开具膏方的过程中要处处闪现中医的人文关怀,突显中医人“大医精诚”的风采,将膏方文化、文学修养及医者的巧思融入进去,服务于民,彰显中医药的“简、便、验、廉”。

    (作者吴力强单位系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