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报》 > 第5359期
编号:134215
用行动践行“防治养”三结合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1月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359期
     重庆市中医工作会九月召开,随之而来的十月,一个高规格的重养生治未病防瘟疫学术研讨会在渝成功举办。笔者之所以要提到这次会议,不仅因为它是川渝两地400余位中医药临床、科研、科普、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参加的一次学术盛会,还因为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医药在养生、治未病和防疫方面的重要作用、意义和方法进行了研讨,碰撞出了中医药传承创新智慧的火花。

    中医要走出重治轻防的误区

    以近84岁高龄筹办这次盛会的中医科普专家、重庆医科大学教授马有度作学术研究的精神头丝豪不减当年。他精彩的学术报告为重治疗轻预防的普遍现象敲响了警钟。

    他说,长久以来,我们并未强有力地执行“预防为主”这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方针,而是以治疗为主。重治疗轻预防的结果就是慢性病越治越多,看病难的呼声不断。重治轻防也为疫病打开了方便之门,导致疫病流行,危害民众生命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这次新冠肺炎流行,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理应痛定思痛,汲取教训,务实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的各项改革。
, http://www.100md.com
    就如何做好疾病预防,构建好“防治养”三结合的战略体系,马有度教授特别提出了8条对策:加强预防为主的法制建设,强化预防为主;开展预防为主的全面健康教育,让治未病、重预防的思想观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明确规定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首要任务是预防,预防工作居首,各级一把手都是责任人;完善国家及各地疾控中心体系,提升疾控中心地位,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的疾控模式;大力加强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建设;充分发挥民间力量、社会组织在“防治养”三结合中的作用;建议坚决贯彻预防为主,实行防治养三结合的运行机制,加大对各级公立医院的足额财政补助等;大力表彰奖励从事治未病事业的“上工”医务人员,设立“上工”预防奖,在全社会形成健康中国预防为主的社会氛围。

    马有度教授在80岁高龄时组建了独具特色的“马派传承”工作室。其独特之处在于其传承弟子兼为学有所成的中青年中医师,其中不乏主任中医师和大学教授,都是学无止境的铁杆中医,其学术传承不仅有医术,还有养生和治未病之术。这些年,“马派传承”工作室的弟子们不仅在中医医术上更上层楼,在治未病和养生方面也有了不菲的学术研究成果,真正用行动践行了“防治养”三结合。
, 百拇医药
    学术会上,马有度教授针对新冠疫情的防控,再次倾情科普,强调要“避毒气,强正气”。怎么避毒气?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消杀毒邪。怎么强正气?要重养生。做到心胸有量、动静有度、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串门、不聚会、不熬夜、不过累;吃好、喝好、睡好、动好、心态好。这就是马有度教授有名的“养生四有”和“四不五好”。

    养以自然 生以自和

    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余曙光的学术报告让人耳目一新。他对针灸防治老年性疾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次提出了针灸促进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神经康复的神经元突触有可塑性的观点,给老年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康复带来了新的希望。

    学术研讨会上,余曙光特别提到大健康时代需要中医养生,养生不仅是对生命的保养,更是对生命质量的提高和升华,而“养以自然、生以自和”正是中医养生的立足点。这其实也是庄子的养生观,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尊重人的自然属性,尊重和顺应自然,注重调动和激发自身的调适能力,是中医养生的主要方法,是提高生命质量和延长生命长度的最好办法。
, http://www.100md.com
    对于养生和治未病的关系,余曙光用了一句话来概括:治未病一直是中医养生的崇高目标。养生离不开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和方法,养生是大有可为的。中医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医治未病和养生同样要守正创新。养生不能只挂在嘴上,要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所以培养一批中医养生人才是当务之急。成都中医药大学是目前国内办有养生学院的两所大学之一,为社会培养中医养生人才的同时,也在中医养生领域有了更高和更深入的研究。

    中医的突出优势是养生

    中医养生之“养”,并不是一个狭义的概念,而是一系列中医医疗活动的总和,包含了中医治未病和治已病的所有思维、理念和方法。

    国医大师邓铁涛曾经说:“养生治未病,中医最高之战略。”这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学院创始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养生专委会会长马烈光之“中医的突出优势是养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这些中医专家都非常看重中医养生治未病,马烈光教授一语道破:不善养生,难为“大医”。《黄帝内经》里也说过:“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如果换个思维,中医养生治未病就是最好的治已病,因为养生治未病把“已病”消灭在了萌芽状态。因此,如何创新性地提升养生治未病的能力和水平,是每一个中医医务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马烈光有他自己的看法:中医学处处讲本,中医发展要返本开新,返本即复归本源或根本,开新即创新发展。中医养生理论体系建设,则需要做到本文化、本历史、本文献、本名家、本中医。养生必须从中医规律出发,这是一切养生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养生要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才能源远流长。(邓玉霞), 百拇医药(邓玉霞 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