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第一届国医大师 > 颜正华
编号:134227
颜正华治疗心悸经验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1月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359期
     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等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宁,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心悸发作时常伴有气短、胸闷,甚至眩晕、喘促、晕厥,脉象或数,或迟,或节律不齐。现代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心功能不全及心神经官能症等,凡具有心悸的表现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中医对心悸的认识源远流长。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云:“ 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唐代孙思邈《千金方·心脏脉论》提出因虚致悸。认为“虚则惊,掣心悸,定心汤主之”。宋代严用和《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也认为,惊悸是因虚所致,并对惊悸怔忡的变证、治法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心虚胆怯之所致也,且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心气安逸,胆气不怯,决断思虑得其所矣。或因事有所大惊,或闻虚响,或见异相,登高涉险,惊忤心神,气与涎郁,遂使心悸。惊悸不已,变生诸症,或短气悸乏,体倦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皆心虚胆怯之候也。治之之法,宁其心以壮胆气,无不瘥者矣。”治宜选用温胆汤、远志丸。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中也认为,心悸的病因有汗、吐、下后正气内虚,以及“营卫涸流”等多种。

    颜正华教授认为,心悸的病位主要在心,但与脾、肾、肺、肝四脏功能失调有关。如脾失健运,气血化生无源,或劳心过度,血液耗损过多,可致心脾两虚而出现心悸;若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阴以涵养心阳,使心火独亢而出现心悸;若肺气虚损或肺的宣降失常,影响宗气的生成或气机阻滞不畅,势必影响心主血脉之功能,导致血液运行不畅而出现心悸;若肝血不足,牵及心血亏虚亦可出现心悸。心悸的病位在心,但可因他脏的功能失调而引起,故临床应审证求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7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