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报》 > 第5363期
编号:134387
中医五脏关系及其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1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363期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脏腑虽然性能各有不同,但它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素问·灵兰秘典论》在论述各个脏腑主要功能之后,明确指出人体的各个脏器在心的统一统帅下,维持既分工又协作的关系。《素问·玉机真脏论》说:“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又说:“五脏相通,移皆有次。”这些都说明脏腑之间不仅在生理功能上互相连系,互相依赖,而且在病理变化上,也按一定的规律互相传变,脏腑之间这种整体性,是通过经络的联系及其作用来实现的。

    因此,掌握脏腑相关的理论,对临床辨证论治极为重要。现将脏与脏之间的关系分述如下。

    脾与肺 肺主气,脾主运化,肺气有赖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以充养,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则需肺气的宣发而输布全身,故有“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枢”之说。在病理上,脾气虚弱日久,可导致肺气亦衰,出现呼吸短促,语声低微等证候。治疗上通过补益脾胃,达到补肺的目的,此即“培土生金”。如果肺气不足,不能为脾布散水谷精微,就可引起全身营养缺乏,出现头晕,面色萎黄,四肢无力等证候,或肺失肃降,不能通调水道,导致水液代谢紊乱,水湿停留,阻碍脾运,出现纳呆、腹胀、泄泻、水肿等症,对这类病证,需通过治肺为主以恢复脾的功能。

    肝与脾 脾主运化,肝主疏泄,但脾的运化功能必须在肝的疏泄作用协助下才能得以完成。因为脾胃的升降与肝气的疏泄密切相关,肝胆功能正常,疏泄通畅,则脾胃升降适度,才能健运不息。若肝失疏泄,或肝气横逆,侵犯脾胃,引起胸胁痞闷,胸腹胀闷,嗳气泛酸,食欲不振等证候,临床称之为“肝脾不调”或“肝胃不和”。有些肝络瘀阻的病人,因疏泄无权,而出现脘腹膨胀痞满等证候,这是肝病及脾的典型临床表现,如肝硬化腹水多属此种病理变化。另一方面,肝藏血,肝血有赖脾的化生,脾虚化源不充,肝失血养,就会出现纳减、便溏、眩晕、筋脉拘挛、肢体麻木、爪甲枯槁,以及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等证候,称为“肝脾两虚”。脾胃湿热郁蒸,影响肝之疏泄,胆汁郁滞,或胆热液泄,可出现黄疸,即为脾病及肝的表现。

    临床上“疏肝健脾”法治疗肝病及脾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02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