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礼辨治皮肌炎经验
皮肌炎是以是以侵犯皮肤和肌肉为主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主要侵犯皮肤和横纹肌。其临床特征为皮肤红斑、水肿、色素沉着、肌肉疼痛无力、行动困难等。有时可只侵犯肌肉而无皮肤症状,称之为多发性肌炎,亦可只侵犯皮肤而肌肉症状不明显,称之为无肌病性皮肌炎。本病属皮肤科危急重症,临床中多与肿瘤相伴发,伴发率为5.7%~52.2%,其中以胃癌、乳腺癌和肺癌最常见。张志礼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皮肤科专家,师从于我国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全面继承了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与自己的西医经验相结合应用于临床,成为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开拓者。他潜心皮肤病研究数十载,最擅长治疗重症及疑难皮肤病,现将其治疗皮肌炎经验介绍如下。病因有虚实之分
皮肌炎属中医“肌痹”“肉极”“痿症”范畴。其病名首见于《素问·长刺节论》,其中写到:“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圣济总录》中记载“肉极”表现为:“肉极者,令人羸瘦无润泽,饮食不生肌肤……体重怠惰,四肢不欲举”;明代《文堂集验方》中描述“痿症之状,四肢难举,不能伸缩转动,状若瘫痪。”皮肌炎病位在肌肉、皮肤,并可累及筋脉关节,且与脾胃等脏腑关系密切。其病因有虚、实之分,实证多因外邪痹阻肌肉脉络,如《诸病源候论》中记载的“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在于肌肉之间,故其肌肤尽痛”;虚证多为脾胃虚弱,失其运化,气血亏虚,如《医学举要》中提到“肌痹属脾,留而不移,汗多,四肢缓弱,皮肤不仁,精神昏塞”;皮肌炎病久,水湿痰瘀痹阻肌肉,易成虚实夹杂之证。
张志礼认为,皮肌炎多因七情内伤,气隔血聚,瘀阻经脉,郁久化热生毒酿成;或因肾阳虚衰,阴寒偏盛,寒湿之邪侵于肌肤,不能温煦,致使阴阳气血失衡,气机不畅,瘀阻经脉,正不胜邪,毒邪犯脏而致病。治疗时应详辨虚实,初期多为实证,以祛邪为主;中后期扶正或扶正祛邪兼顾。
辨证分三型治疗
根据张志礼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辨证可分为三型。他在治疗皮肌炎时坚持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他认为皮肌炎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的转归及预后极其重要。
毒热证
一般见于皮肌炎患者急性期,病情急性发作,皮损呈紫红色水肿样,常伴有高热、肌痛无力,胸闷食少,舌质红绛,舌苔黄厚,脉数等热象,常合并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治疗此证型时张志礼喜用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黄芩、黄连、败酱草、青蒿、重楼、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1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