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的中医认识及治疗经验
面瘫临床上称为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病理改变早期以神经水肿、缺血、缺氧为主,后期则发生神经变性、脱髓鞘改变。中医将周围型面神经麻痹归为“口眼歪斜”范畴。此病多由人体正气不足,经脉空虚,风邪乘虚侵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导致气血痹阻,筋脉失于濡养,进而经筋纵缓不收而发病。早期西医治疗以抗病毒、激素、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为主,但对病毒性面神经炎尚无对症的药物对抗治疗。中医治疗面瘫历史悠久,诸多疗法中,尤以针刺治疗效果最为显著。面瘫的中医认识
病因分内外
面瘫病因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诸病源候论·风口喎候》中提到“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筋……故使口喎僻”,巢元方认为面瘫是由于风邪侵袭人体经脉,邪气循经入于面部,导致口眼歪斜,主要强调外部致病因素的重要性,尤以风邪为主。《类证治裁》曰:“口眼喎斜,血液衰涸,不能荣润筋脉”,林佩琴则认为面瘫是由于气血亏虚,推动无力,血行不畅,瘀滞于经脉,致面部筋脉失于荣养,从而口眼喎斜,强调了内部致病因素的重要性。经过大量的临床病例观察,面瘫往往在人体用脑过度,身体过劳,或气血耗伤,睡眠不足之后发病,或病人体质虚弱,气血亏虚,或妇人产后失血,幼儿元气未充,也极其易发面瘫。本病多由人体正气不足,经脉空虚,外感风邪致经络运行不畅,使气滞血凝,因此,可知虚、寒、热、风、痰是病理条件,瘀血既是病理产物也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属于正虚标实之症。
瘀血阻滞是病机
中医认为瘀血是面瘫最重要的致病因素,无论素体气虚、阴虚、阳虚或者感受风、寒、热邪,都会形成瘀血阻滞经脉,从而引发本疾病。
气虚致瘀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的正常运行依赖气的功能正常。《素问·逆调论》中提到:“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说明荣气、卫气虚弱的时候,机体则会麻木、功能失常。气血相互为用,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的运行,血液流动速度缓慢,停止于某一部位,造成局部气血的不畅,出现麻木、功能失常、疼痛、知觉丧失等症状。《读医随笔》曰:“气虚不足以推血,则血必有瘀。血虚不足以滑气,则气必有聚。”再一次论证了气血互相影响的关系。《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语:“运血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59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