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认识经脉 我们如何认识古人 ——从李永明《汉代十一脉到十二经脉转变的解剖依据》谈起
美国中医药针灸学会李永明教授日前在《中国针灸》发表新作《汉代十一脉到十二经脉转变的解剖依据》(以下简称《依据》),其主要观点同时在英国《解剖学杂志》(Journal of Anatomy)发表,文中提出根据进化解剖学的发现,人群中约10~30%存在遗留正中动脉(persistent median artery),这是古人发现手厥阴经的解剖学基础。此论点是作者的独到见解,体现了作者扎实的中西医知识功底与对针灸学理论深刻的问题意识,以及对基础医学最新进展时刻关注的学术敏锐。该文重新勾起了一个老问题,经脉是如何被发现的,或者说是如何被认识的?以及,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古人?古人如何认识经脉
经脉学说带有一抹天生的神秘感,尤其在非专业领域。其原因是我们过于注重的经脉的“价值”,认为经脉与解剖所见的结构不同,是一套非常特殊的体系,经脉学说是我国古人对医学的重大贡献。这一观念影响下,大家曾经一直致力于“寻找”独立于循环、神经系统的另一个系统。这一想法现在看来是有些天真了。且不说人体是否存在一个依靠目前的解剖学所不能看到的经络系统,即使存在,中国古人又凭什么能够发现?
事实上,古人对经脉的认识方法首先是基于观察与解剖的,这是任何文明看待人体的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在观察的基础上加上想像与推理以构建理论,这是古人经脉理论的基本方法。没有脱离观察的想像,也没有离开经验的理论。基于这一出发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