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全国名中医 > 白长川
编号:137292
白长川从“滞”论治儿童脾胃病经验
http://www.100md.com 2021年3月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421期
     白长川是全国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潜心临床教学科研50余年,形成以“滞伤脾胃”和“三纲二化四期辨治热病”为代表的学术观点,对脾胃病、急危重症、疑难杂病的辨治见解独到,经验丰富。脾胃病是儿童临床常见的病种,因五脏生理病理特点不同于成人,其症状表现上以“滞”伤脾胃多见。白长川教授立足当代脾胃病特点,创新提出“滞伤脾胃”学术观点,制定运脾和胃基本治则,采用运脾七法进行辨证治疗。

    “滞”是儿童脾胃病的主要病机

    脾胃病是儿科临床常见病种。滞与脾胃的关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刺法论》曰:“欲令脾实,气无滞饱……宜甘宜淡。”白长川认为“滞”既可作为一种致病因素侵犯脾胃而发病,也可作为病理产物影响脾胃的功能。因此“滞”并非单指一物一事,无论有形无形,凡能使气血津液运行失常出现凝滞不通之象皆可归于滞。

    小儿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在功能上,因生长发育旺盛,水谷精微需求相对较大,脾胃负担较重,且饮食不知自节,家长溺爱,“填鸭式”喂养等,使水谷不能及时腐熟和运化,阻滞于内,形成食积,停滞中焦,因此食滞在脾胃疾病中占较大比例。小儿寒温不能自调,外感寒邪或贪凉饮冷,脾胃阳气受伤,运化受限,表现为寒滞。小儿肺常不足,卫外不固,易感外邪。虽为稚阴稚阳之体,但阳常有余,感受外邪、食积后均易入里化热,热邪滞淫脾胃肠道,表现为热滞。脾既主水谷,又主水液,其性喜燥恶湿,无论外湿、内湿,一旦水湿过盛,滞留脾胃,表现为湿滞。肝主疏泄,调达气机,疏利胆汁,促进脾胃对饮食物的纳运;《医碥·五脏生克说》云:“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肝木疏泄不畅,表现为气机郁滞,肝脾不调之候。气滞不行,寒邪凝滞、热邪灼伤等常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表现为瘀滞。儿童毒滞以误食毒物为主,毒物滞留食道、胃肠道,影响脾胃运化表现为毒滞。小儿本就脾常不足,一旦出现上述“滞”伤脾胃情况,如未及时纠正,可出现虚、滞夹杂,形成恶性循环,因虚滞甚或因滞更虚,使病情迁延不愈,影响其生长发育。

    以 “运脾和胃”为治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8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