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瑛治流行性出血热医案三则
医案一张某,女,19岁。以“畏寒、发热2天”为主诉,于1992年11月18日初诊。患者2天前突然畏寒,发热,伴头痛,腰痛,次日畏寒消失,高热不退,今晨体温39.9℃而来院就诊。刻下:高热,微汗,口渴欲饮,恶心呕吐,大便秘结(2日未解),头痛,眼眶痛,腰痛,全身痛,小便短赤。查体:体温40.3℃,脉搏102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10/70mmHg,精神萎靡,神志清楚,面红目赤,颈胸潮红,皮肤黏膜隐有少量出血点,心率102次/分,心律齐,两肺(-),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两侧肾区触痛(+),叩击痛(++)。舌质红,苔黄燥,脉小数。化验检查:白细胞8600/mm3,中性71%,淋巴20%,异型淋巴细胞9%,血红蛋白130g/L,红细胞380万/mm3,血小板46000/mm3,尿常规蛋白(++++),血尿素氮85mg/dl,血肌酐14mg/dl。
诊断:(气分证型)疫斑热(西医称为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
治则:清气解毒、通腑泄热、凉血活血。
方剂:白虎承气汤加减。
方药:清瘟口服液,由银花、大青叶、生石膏(先下)、知母、大黄、赤芍、白茅根、鸭跖草等组成,1次10ml,1日4次口服。药后1小时45分钟,大便1次,体温降至40.1℃,药后3小时50分钟,大便1次,体温降至39.9℃;药后6小时大便1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