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实践思维的继承与创新
关于中医学术的继承与发展要继承精华,守正创新,而在中医药学术的实践应用思维方面最宜探索和关注的,是秉承歧黄医理精华、基于实践、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应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创新致用的辨证论治及养生保健思维。辨证思维
中医的“证”是中医学原创的临床诊断学的内容,是对患者体内病机变化和联系及机体反应状况的集中概括,拓宽了人类医学的认识领域,是中医药文化对于各种疾病共性表现规律的开创性认识成果。
证与患者的病机变化密切相关,而辨证目的在于准确地揭示出病人体内复杂病机的实际情况,为治疗指引方向。《素问·至真要大论》明确指出,凡诊病疗疾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审察病机勿失气宜”,医生必须掌握好各种病机的属性,而且不应忽视审察人体原有的生理功能以便施治。
疾病既成,体内气血阴阳失常,病位集中于脏腑、经络、三焦等处;外来致病邪气有风、寒、湿、热等,内在致病因素有紊乱变异而转化为病邪的痰、饮、瘀等。从病机整体层次结构及动态变化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及演绎思维,则既有要素成分所体现的核心病机,还有由核心病机组成的基础病机,及确定了实际病位的具体病机,共三个层次。上述病机要素即核心病机,而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滞、血瘀、湿热、火毒等便是基础病机。如肺气虚,心血虚、肾阴虚、脾阳虚、肝气郁滞、心血瘀阻、热入阳明等即属于具体病机,而具体病机之确定和构成则有赖于藏象、经络等定位指征之补充,以上三个层级是病机的静态结构模式。再从病机的动态表现方面比较分析和综合归纳,则又可见其具有原发病机、继发病机、夹杂病机三种不同属性的动态情况。经综合归纳判断,最终大体上显示出中医病机基本上存在着“两态三三的构型规律”。
证与病机之间存在着源流关系和相应的层次结构的同构性,没有病机理论为基础,则无从形成证的诊断学概念。尽管目前中医文献中并列的八纲、脏腑、气血津液、六经、六淫、卫气营血、三焦等辨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1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