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就是有火有热吗
炎症与热证,是中西医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等同。可是,现如今很多人将炎症视为热证,搞成“炎者必热”“热者必清”。这种误导不仅对患者不利,就连医者也往往将错就错。概念糊涂了,治疗也就乱套,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失误,贻误病机,实在不应该。
首先说说炎症。炎症是一个名词,它的病理过程有了“红、肿、痛、热”四个方面,具备了红肿痛热可称之为炎症,或是红肿不痛不热,或是肿痛不热,或热不肿不痛,或热或痛单独存在,都可视为炎症。
所以临床上的炎症很广泛,诸如心肌炎、肺炎、支气管炎、肝炎、肾炎等,都是具体落实在脏器组织的病变上的。炎症并不分寒热虚实。只是分什么致病因子所导致的炎症,如细菌、病毒等,用消除病因的抗生素即可治愈。
如果从中医的认识论看,那就大不相同,同样是炎症可分为寒热虚实,用补药、用温药、用寒凉药都可以治疗炎症。所以说炎症就是炎症,不能与热证混为一谈。
再谈谈热证。热证是中医的证候(也可以说是术语),从证候的角度看,有无形之热(即不发热),有有形之热(即有发热),前者多为内伤病,诸如口苦咽干、胃中烧灼、胸闷气热、夜梦烦躁、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等都是热在于里。后者多为外感病,如发热(有体温升高),口渴饮水,或伴恶寒身痛等,实为热邪在表。这是就有热无热均可称热证之说。
再深入言之,热证有表热、里热、虚热、实热;有热在脏腑,如心火、胃热、肺卫热;有热在营血分热;有热在湿中,湿热并存等。所以,治疗热证用药就十分复杂,比如解表可以退热,清里可以泄热,滋阴可以清热,补气可以退热等,从药物而论,黄连、黄芩可以清热;金银花、连翘可以清热;黄芪、党参可以退热;生地、白芍可以清热等。
概括地说,辨证求因治热证,解表清里可治热,补益气血可治热。因此不能执定热证都用清热药,必须辨证方可权衡用什么大法,选什么方药。
至此,不言而喻,炎症和热证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说凡是炎症都是热证,炎症必须用清热药,否则会产生误解而贻害患者。(陈瑞春), 百拇医药(陈瑞春 江西中医药大学)
首先说说炎症。炎症是一个名词,它的病理过程有了“红、肿、痛、热”四个方面,具备了红肿痛热可称之为炎症,或是红肿不痛不热,或是肿痛不热,或热不肿不痛,或热或痛单独存在,都可视为炎症。
所以临床上的炎症很广泛,诸如心肌炎、肺炎、支气管炎、肝炎、肾炎等,都是具体落实在脏器组织的病变上的。炎症并不分寒热虚实。只是分什么致病因子所导致的炎症,如细菌、病毒等,用消除病因的抗生素即可治愈。
如果从中医的认识论看,那就大不相同,同样是炎症可分为寒热虚实,用补药、用温药、用寒凉药都可以治疗炎症。所以说炎症就是炎症,不能与热证混为一谈。
再谈谈热证。热证是中医的证候(也可以说是术语),从证候的角度看,有无形之热(即不发热),有有形之热(即有发热),前者多为内伤病,诸如口苦咽干、胃中烧灼、胸闷气热、夜梦烦躁、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等都是热在于里。后者多为外感病,如发热(有体温升高),口渴饮水,或伴恶寒身痛等,实为热邪在表。这是就有热无热均可称热证之说。
再深入言之,热证有表热、里热、虚热、实热;有热在脏腑,如心火、胃热、肺卫热;有热在营血分热;有热在湿中,湿热并存等。所以,治疗热证用药就十分复杂,比如解表可以退热,清里可以泄热,滋阴可以清热,补气可以退热等,从药物而论,黄连、黄芩可以清热;金银花、连翘可以清热;黄芪、党参可以退热;生地、白芍可以清热等。
概括地说,辨证求因治热证,解表清里可治热,补益气血可治热。因此不能执定热证都用清热药,必须辨证方可权衡用什么大法,选什么方药。
至此,不言而喻,炎症和热证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说凡是炎症都是热证,炎症必须用清热药,否则会产生误解而贻害患者。(陈瑞春), 百拇医药(陈瑞春 江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