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报》 > 第5448期
编号:138399
临床用药的三种形式
http://www.100md.com 2021年4月2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448期
     长期以来,中医的临床用药一直存在着三种形式,即辨病、辨证与辨症用药,体现了从不同角度对疾病本与标的治疗。兹对此加以梳理分析。

    辨病用药

    中医辨病治疗的历史非常悠久。《五十二病方》及《内经》十三方,均采用辨病用药的方式。《神农本草经》及其后历代本草文献也是多用此方式来记述功效,如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黄芪“气味甘微温,无毒。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肘后备急方》中的一病多方,亦属辨病用药。虽业内公认辨证论治由张仲景所创,而实际上其是将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有机结合,在辨病基础上准确把握疾病的阶段性特征,再施以具体治法,《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体系”,有学者认为也可说是“六病辨证体系”。汉唐以后,辨病用药仍为不少医家习用。

    但须注意的是,中医学关于“病”的概念一直缺乏一个规范的、公认的表述,或谓“指人体因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理演变导致的异常变化过程,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或谓“在病因作用下,机体正邪交争,阴阳失调所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全部演变过程,具体表现出若干特定的症状和各阶段相应的证候”,或谓“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生理功能失常或心理活动障碍的一个完整的异常生命过程”,或谓“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过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