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报》 > 第5455期
编号:138706
传承创新是中医药发展必由之路
http://www.100md.com 2021年5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455期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纵观中医药学几千年萌芽、发生、发展、成熟的历史,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其根本内在规律,必然成为中医药发展进入新时代的根本遵循。

    传承精华,师徒相授,读书临证是中医药发展亘古不变的规律。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历经疾苦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中医个性化辨证施治较难通过语言描述,必须在临床实践中理解和领悟。历代中医传承主要以师承、家传为主,通过口传心授、跟师临证、理论与实践密切配合,将中医理念和实践经验传承数千年,这是中医药发展的基本途径。应将中医药师承教育融入中医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大力培养具有中医临床思维、熟练运用中医诊疗技术的中医药骨干人才。中医的发展一直以经典为基础,并在实践中不断对经典重新认识而丰富起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以其丰富的原创、深邃的理论、超越时空的价值,成为中医药的学术之本。纵观历代名医名家的成才之路,无一不是在师承基础上熟读中医经典著作,通过临床实践积累诊疗经验,形成新的学术思想,促进中医药学术传承与繁荣。为更好传承发展中医药学,必须坚持在临床实践中丰富发展中医药理论,提倡读经典、做临床、拜名师,为振兴中医药发展做贡献。
, http://www.100md.com
    守正创新,开放兼容,与时俱进是中医药发展亘古不变的规律。中医药从古到今始终是开放兼容、与时俱进的一个发展过程。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从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初步形成中药理论的萌芽,到李时珍《本草纲目》,被达尔文称之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再到现代皇皇巨著《中华本草》,是一步一步不断创新的结果。秦汉时期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系统论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以及“治未病”和疾病治疗的原则与方法,确立了中医学的思维范式,形成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及至金元四大家的医学争鸣,温病学派、中西医汇通学派的兴起,无一不表明中医药学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追求理论创新与临床突破。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正是受了葛洪的启发,最终从青蒿中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齐拉特评价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发。”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医药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最佳明证。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国家积极发挥中医药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筛选出的“三药三方”在救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又一次生动实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大数据、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先进技术将为中医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多学科、跨行业合作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广阔空间。未来应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与技术的创新,从而永保中医药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当前,中医药正成为多元化世界文化格局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精神源泉。春风化雨,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再细化、再落实,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中医兴盛于农耕社会,衰落于工业社会,如今即将再次腾飞于信息化时代。面向未来,中医的发展必然要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中医理论,适应当今需求,产生强大动力,引领未来发展,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服务于人民健康,为健康中国战略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中医智慧,作出中医贡献。 (作者方祝元单位系江苏省中医院),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