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报》 > 第5457期
编号:138794
王有鹏:分消走泄法论治寒地儿童三焦杂证
http://www.100md.com 2021年5月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457期
     近年来,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龙江名医王有鹏教授带领团队搜集文献、查找史料,通过翻阅寒地儿科学派各医家现存著作及临床手札,并探访其后代弟子,对寒地儿科医家学术进行归纳总结,并在临床应用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应用分消走泄法治疗寒地儿科疾病,收效甚佳。

    寒地儿科学派特色

    寒地主要指北疆高寒地区,以纬度高、冬季长、气温低为主要特点。地域霄壤之殊会造成饮食结构、起居习惯迥然有异,独特的致病因素结合儿童生理病理特点,易形成极具地域特色的疾病谱系与发病特点。寒地儿童体质湿热偏多,主要由于地域寒冷,百姓经常嗜肥咸厚味以御寒。寒地儿童较成人更易偏嗜肥甘,造成脾胃损伤,水湿运化失常,痰浊内生。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家长对儿童的饮食娇纵造成,另一方面是由于气候寒冷,活动受限,多食肥甘而运动消耗欠缺,易气血凝滞,故寒地儿童形体多见相对敦厚、壮实,甚至肥胖。由此,寒地儿童多湿热为患。

    湿乃重浊之邪,热乃熏蒸之气,一经感受,即如王孟英《回春录·湿温》所言:“漫无出路,充斥三焦,气机为其阻塞而不流行。”不管是外部因素或是内部因素,其引发的病机变化都与气机运行有关,而人体气机的运行则与肺、脾、肾三脏密切关联。王有鹏结合三十余年临床经验提出,针对湿热为患应首选分消走泄法,给邪以出路,湿去热不独存,湿去气机条达,则疾病的治疗可达事半功倍之效果。

    分消走泄法是温病治疗学上的一个分支,从文献上追溯源头,可发现其最早载于《黄帝内经》,方出仲景,法于北齐,详于清代,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在《温热论》中谈到外邪传至气分时曰:“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从文献学角度看,自此便明文提出了分消走泄法。分消走泄中的“分消”有两种含义,一方面是以部位而言,从人体的不同部位消解病邪;另一方面一是以病而言,分不同的病证消邪。“走泄”则是指用生性流动之药物,使湿热之邪通泄于体外。温胆汤是分消走泄法的代表方剂,其合方在寒地儿科应用效果颇佳。王有鹏以寒地儿科学术思想为基础,推陈出新,利用温胆汤合方治疗儿科疾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92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