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肝体阴用阳”理论
体、用二字最早出现于《周易》,《内经》中亦有体、用的文字记载。金·李杲在《脾胃论.五脏之气交变论》言:“鼻……此体也,其闻香臭者用也。”是中医学较早关于体用概念的应用。体用理论作为一种说理工具,用来解释物质与功能联系性,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理论诠释
肝体阴用阳是脏腑体用理论的组成部分,明代张景岳、喻嘉言等医家将阴阳、脏腑、体用三者结合,奠定了脏腑体用理论的基础。而关于肝体阴用阳较早的记载,见于清代尤在泾《金匮翼·胁痛》。清代名医叶天士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发挥脏腑体用理论,将其具体应用到指导临床实践中。叶氏在其医案中对于脏腑体用理论进行了多角度讨论,提出了“精血主脏,脏体属阴,刚则愈劫脂矣”“论脾为柔脏,体阴用阳”“用辛酸甘缓,而和体用”等丰富论述。
“肝体”是指肝脏的本体,对于“肝体”的认识是在《内经》《难经》等医籍中对于肝脏解剖内容基础上建立的,包括位置、形态、结构等多个方面;“肝用”是指肝脏的功能,中国古人采用取象比类、以常达变等思维方式对于“肝用”内容进行了丰富论述。“肝体”“肝用”是肝脏的两个方面,为了更好地诠释体、用之间对立统一的联系,将阴阳学说融入其中,就有了肝体阴用阳理论。
叶天士肝体阴用阳理论是一套完整系统的理论、治法、方药体系,相较于其他医家的简单理论介绍,叶氏案中蕴理,以理立法,依法治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7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