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报》 > 第5472期
编号:139400
从关系场论及其公理性看中医学
http://www.100md.com 2021年6月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472期
     长期以来,中医学经常面临是否科学的质疑。这一问题的焦点并不在中医的临床实践,因为中医的临床疗效已经通过了无数次医疗实践的考验,包括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中医药再次发挥了不容忽视的巨大作用。人们对中医是否科学产生疑惑的关键主要集中于对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性质定位上,如气论、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有认为这些理论是哲学而非科学者,有提出这些理论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者,也有认为这些理论是唯心主义思想者,其共同点是将中医基础理论僵硬视为哲学(玄学)与科学的两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而没有深刻理解两面的内在关联及其学理机制。此类理解的产生与西方近代科学传入后的话语霸权以及由之而来对我国古代知识传统的浅表化理解不无关系。

    认知中医学不宜以原子论、还原论为主导

    西方近代科学建立了原子论与实体主义为基础的机械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由无数基本的物质实体颗粒——原子所构成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皆根源于原子,由此发展出以还原论为主导的方法论,认为我们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就要对其在微观层面上的物质实体构成进行把握。西方近代医学(简称西医学)在诞生之初也受到了这些思想的影响,西医的基础学科——解剖学和生理学皆是从人体的物质实体层次对人进行认知,取得了许多过往受技术所限而无法实现的医疗成果,如人体器官的移植,破损肢体的重塑等。以西医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所取得的成就将其背后所内蕴的世界观更加深刻地印入到人们的头脑中,物质实体层面的还原分析成了人们看待世界、理解生命的主流范式。
, 百拇医药
    将此种理念代入对中医学的理解,便会导致径直对“气”““阴阳”“五行”等概念做物质实体层面的解读,比如将气释作如原子一般的微小颗粒,将“阴阳”与“五行”解作“阴素”“阳素”“木物质”“金物质”等微观实体。而大量还原论导向的实验分析并不支持对建立在中医基础理论之上生命模型的认知,最典型的就是从物质实体层面解读“经络”的研究难以与传统认识契合。因此对中医学的认知不宜以原子论、还原论为主导,而应立足中医学自身的范式来切入。关系实在论与量子场论可以对中医理论做出相对合理的解释。

    西方科学界经过自牛顿时代以来四百余年的发展,逐步意识到经典力学体系下机械、线性的世界图景的局限,日渐重视事物之间的普遍的非线性的关系,认识到“关系”也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物理研究深入至量子领域后,人们发现物质实体更像是长期稳定存在的关系实在所体现出的结果——微观粒子最终消失了,它们的性状受到观测者的影响,它们的生成因量子场的能量激发所致。这些看法与中医理论不谋而合。

    “关系场论”思想贯穿整个中医基础理论体系
, 百拇医药
    中医气论讲“通天下一气”,这不仅是说万物皆为气所化,有共同的本质和根据,更是强调气乃是一个连贯的整体,可以理解为是一个统一的场,而非是如原子论所描述的一个个物质实体颗粒。气本身的运行演化,即气化,可以理解为场的激发态。在气未曾运行(场未激发)时,不存在相对关系,也就不存在可以被观测到的属性;而当气运行,气化发生(场处在激发态)时,便产生了相对关系。阴阳与五行是相对关系的典型体现,正是这些相对关系表现出了属性,长期相对稳定的关系群(属性群)表征为万事万物。此即《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所谓:“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将“气化”概念作为气论的核心,可以将气论诠释为关系本体论,而阴阳作为最基本的相对关系——气化的最基本表述,乃是经过我们的认识所提炼而成的解释性概念,它植根于作为关系本体论的气论,又更偏于认识论的属性,可以称之为关系认识论,五行理论同样也可解作是对气化的描述,亦是种关系认识论。阴阳与五行理论在创立之初或许并非源出同一体系,但是它们的描述对象皆是气化这种关系实在,同时由于面对不同复杂性事物需选取多维解释系来共同处理的现实需要,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这两大理论的合流应具有必然性。五行中木、火两行可以视为对阳再分阴阳,金、水两行可以视作对阴再分阴、阳,土行则表示气论中“气”的概念,指支撑事物从无形到有形的场。将阴阳、五行概念抽象至其本质的关系实在,以关系来指称,再将气以场的概念来对应,可以将气论与阴阳五行理论合称为“关系场论”,即在不同的场之内通过对系统的内在相对关系进行把握来完成对事物的多维综合认知。
, http://www.100md.com
    关系实在在空间维度体现为功能属性,在时间维度体现为过程阶段,将“关系场”模型代入对人体生命系统的认识便产生了立足于人体动态气化关系来描述人体活动的藏象学说,运用于临床便产生了以把握患者整体气化关系为主线,以关系调节为宗旨的诊疗模式,可以说“关系场论”的思想贯穿在整个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内,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立论基础。关系场论的这一特点亦蕴含西方科学语境中公理的第一重含义,即在一个符合演绎逻辑的理论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理论;同时,它还蕴含公理的第二重含义,具有不证自明的特点。这种不证自明并非是人们在生活经验中总结所得出的结论,而是在纯粹的逻辑上能够实现不证自明:在空间维度选定一参考系,即可以对其中事物建立作用关系,在时间维度上选定一过程,可对其划分发展阶段,这两者皆具有不证自明的性质。

    中医学应被重新梳理为公理性的理论系统

    通过关系实在论和量子场论将气论、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诠释为关系场论,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中医学以此为内核所体现出的公理性特征,而公理性是理论科学的重要特征(如欧几里得的几何学体系,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皆是以公理为基础的演绎逻辑系统)。由此而观,中医学应被重新梳理为公理性的理论系统,它所重视的阴阳、五行等关系实在就不再只是规定性的哲学范畴,而是在此基础上同时兼容着描述性的科学范畴。若以此为据,作为公理性科学体系的中医学,实超前于此前西方近代科学的认识维度,已达到了复杂性科学的认知高度。在复杂性科学益趋推重的今天,我们正应当做好对中医理论的守正创新,在传承好中医学理论范式和传统意蕴的前提下,用更清晰的语境对其进行表达,以减少误解,相信最终定能让中医药学这一“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薛公佑 程旺), http://www.100md.com(薛公佑 程旺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