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血调经治月经病
月经的周期、经量、经色、经质发生异常改变,以及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的不适症状,称为月经病。月经病重在“调”
疾病的治疗中,唯有月经病的治疗称之为“调经”。月经,月月如期,其周期性与规律性,是通过月经的期、量、色、质来表现的。如《妇科玉尺》:“经贵乎如期,若来时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月二三至,或数月不行皆为不调。不调则病作。”《灵枢·五音五味》:“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血常不足,气常有余,气血失调,而生诸症。
调者,和也。也就是通过治疗令月经的期、量、色、质和调,伴随月经周期无不适症状,方为常。调实际上就是令机体阴阳平衡,气血和调。补其不足,泄其有余,以平为期。
至于用药,补血之不足有四物汤、八珍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辈;有余之气,每循冲任二脉上逆,故其治当平冲降逆,用柴胡、桂枝汤类;至于气滞者,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气有余便是火,若有热时,则用丹栀逍遥散;血寒者,温经汤主之;血瘀者,桃红四物汤辈;痰阻者,苍附导痰汤类等。
调血分“生、化、主、宣、统”
女子以血为本,以血为用,而数伤于血,血常不足,故调血是常用治法。如徐灵胎于《临证指南医案·调经》评曰:“妇人之疾,除经带之外,与男子同治。而经带之疾,全属冲任,治冲任之法,全在养血。故古人立方,无不以血药为主者。”由于禀赋差别,感邪不同,血不足之因各异,所治有别。血不足的原因可以从血的“生、化、主、宣、统”等环节来分析。
生血不足者,补之于脾胃。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故当健脾和胃,以资化源。世人多注重脾而轻胃,殊不知《灵枢·玉版》说:“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