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报》 > 第5486期
编号:136742
梁畔上的个打碗碗花
http://www.100md.com 2021年6月3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486期
     有首陕北民歌唱道:“梁畔上的个打碗碗花哎,粉个嘟嘟,那纤纤细细的蔓儿哟,顺着地上爬。打碗碗花儿含苞一朵朵哟,打碗碗花儿开出一茬茬……”眼前蓦地浮现出一片片或素白或粉红的打碗花,不像牵牛花儿那样大红大紫,光光鲜鲜,它们静悄悄地躲在乡村的角落,给夏日带来一丝清凉一片明丽。

    这种寻常的旋花科打碗花属草本植物,花色有白、粉两种,花朵不大,呈喇叭状,长得随性自由,一根茎蔓或攀附他物盘旋而上,或匍匐于地,相互缠绕蜿蜒向前,能开出好多朵花儿。它的身影无处不在,在乡村路边、在荒坡、在土坎上,在渠道边,无论贫瘠的土地,还是肥沃的土壤,它都可以生长,从初夏开到深秋,一簇簇密匝匝地灿烂着,一直开进古老的《诗经》里,既有诗情画意,又濡染着光阴的烟火味儿。

    明代朱橚所撰的一部以救荒为主的植物志《救荒本草》中,也提及了这种野花草:“葍子花,俗名打碗花,一名兔儿苗,一名狗儿秧,幽蓟间谓之燕葍根,千叶者呼为缠枝牡丹,亦名穰花……开花状似牵牛花,微短而圆,粉红色。其根甚多,大者如小筋粗,长一二尺,色白,味甘,性温。”

    打碗花还有一名曰“鼓子花”。唐末诗人郑谷在《长江县经贾岛墓》一诗中说:“水绕荒坟县路斜,耕人讶我久咨嗟。重来兼恐无寻处,落日风吹鼓子花。”这种野外荒冢生长的“鼓子花”即是打碗花。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道:“其花不作瓣状,如军中所吹鼓子,故有旋花、鼓子之名。”鼓子是古代军中所吹的喇叭类乐器,就像现在民间吹鼓手所吹的唢呐,所以打碗花也称鼓子花。

    别小看打碗花这种不起眼的花草,它还是一种很有名的中药材。其茎叶与花皆入药,性平,味甘、淡,有健脾益气、利尿、调经活血、滋阴补虚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淋病、白带、月经不调等病症。它的根茎有小毒,不过消炎杀菌效果明显,尤其对牙痛病更有效。民间验方以新鲜的打碗花根茎,洗净后捣烂敷到病牙之处,紧紧咬合,每隔三五分钟更换一次,反复几次,牙痛就能大大减轻。

    不仅如此,打碗花还有灭杀蚊蝇的奇效。上世纪50年代末,在“除四害”工作中,成都市郫县红光农业社的社员采集大量打碗花,铡烂撒在粪坑、水沟里,用来杀蝇蛆灭孑孓(蚊子幼虫),还能毒杀土蚕、螟虫,而且它还是一种很好的绿肥。《人民日报》以《让毒草为人类服务》为题,向全国农村介绍这种植物及其用途。

    小时候,我不明白这种野花为何叫“打碗花”。母亲告诉我:“莫去摘它,摘了它要打破碗的,打了碗就吃不成饭喽!”原来如此,后来我和小伙伴再不敢轻易去采摘打碗花,真怕砸了吃饭的饭碗呀!

    民谣里的打碗花是另一番模样,那是一种乡间朴素之美、清丽之美,美得令人想起一个个袅袅娜娜走在稻花香里的姑娘——“打碗碗花往上爬,今日七,明日八,后日我娃出嫁呀。娘给我娃红手帕,手帕绣上打碗碗花……”(刘琪瑞), 百拇医药(刘琪瑞 山东省郯城县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