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报》 > 第5495期
编号:139738
论中医之燥
http://www.100md.com 2021年7月1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495期
     燥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气候环境中缺水的干涸状态,即如《说文解字》言:“燥,乾(干)也。”中医学中的燥有病因、病机、病证、治法等多个义项。兹对此加以梳理分析。

    燥之类征

    燥为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之一,是秋季主气,呈现出干燥、收敛、清肃的特性。一般认为从秋分、寒露、霜降至立冬,为燥气当令。燥气成淫,即成病因,其致病具有两大特点。

    其一,易伤津。《素问·五运行大论》言:“燥胜则地干。”燥邪为害,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出现各种干涩征象,如皮肤干涩皲裂、鼻干咽燥、口唇干裂、毛发干枯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医门法律》言:“夫干之为害,非遽赤地千里也,有干于外而皮肤皱揭者,有干于内而精血枯涸者,有干于津液而荣卫气衰,肉烁而皮著于骨者,随其大经、小络所属,上下中外前后,各为病所。”

    其二,易伤肺。肺居于脏腑之上,为清虚娇嫩之脏,性喜清肃濡润,且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天气相通。故燥邪伤人,最易耗损肺金,失润不降,则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或痰中带血,以及喘息胸痛等。

    上述所言,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燥胜则干”的体现。《素问玄机原病式》对此概括为“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并进一步解释,“涩,物湿则滑泽,干则涩滞,燥湿相反故也”“枯,不荣王也;涸,无水液也;干,不滋润也;劲,不柔和也”“皴揭,皮肤启裂也”。

    燥有外、内之分。外燥者源于天,与季节、气候相关,又有温、凉之别。具体而言,初秋有夏日之余热,燥与热合谓之温燥;深秋有近冬之寒气,燥与寒合谓之凉燥。此如《通俗伤寒论》言:“秋深初凉,西风肃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2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