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报》 > 第5499期
编号:139920
赠医序中的医家传略
http://www.100md.com 2021年7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499期
     历代文学家都有为医家立传的名篇,如元代戴良的《九灵山房集·丹溪翁传》,明末黄宗羲的《南雷文定前集·张景岳传》,清代顾景星的《白茅堂集·李时珍传》和袁枚的《小仓山房诗文集·徐灵胎先生传》等,都是中医医史的珍贵文献。除此之外,散见于他们文集中的赠医序,是作者写给所熟识医家的美文,值得品读。

    赠序是我国古代散文文体之一,始于古代文人们聚会饮宴赋诗和诗序后的衍生,不必专以饯行赠别为内容而独成一体。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朋好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而赠医序中所表达的,则是作者对医家的推崇、评价和独特见解,内容翔实可信,颇多真知灼见,可补医学史的阙如。

    朱熹《送夏医序》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年又号晦翁,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朱熹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博览经史,治学严谨,著作宏富。他对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天文学家张衡的《灵宪》以及诸子百家都有涉猎,而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是其科学思想的来源之一。

    朱熹的一生与中医有不解之缘,在儒学的传承中,他常借用中医的术语,阐发宋明理学的“性理之学”,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气”构成的。在注解屈原的《楚辞·天问》时,朱熹引用《素问》《灵枢》的原文,论证发挥。他还以中药的药性和羸病者用灸法及吐泻治疗伤寒症等治法,来比喻减轻税负,治国利民的道理。儒家主张的修身齐家,都离不开中医的体质和情志养生。“暮年药裹关身切,此外翛然百不贪。薏苡载来缘下气,槟榔收得为祛痰。”就是朱熹晚年热衷于医药祛疾,治疗自己脚气病的写照。

    朱熹曾委托其弟子詹体仁刊刻同时代伤寒派医家郭雍(约1106—1187)的《伤寒补亡论》,并欣然撰写了后序《跋郭长阳医书》,阐述对古代经方、诊脉部位、用药之道等的独到见解,于庆元元年(1195年)在福州印行。他还有《题谢少卿药园二首》,是拜访因弹劾秦桧而父子辞官隐居,自号“药寮居士”,以种药卖药为生下的药学家谢伋(1099—1165)有感而发的诗,表达自己“小儒忝师训”的崇敬之情。

    在《送夏医序》中,朱熹说,我曾经批评某些著书立论者,以为“宜于今者不必根于古,谐于俗者不必本于经”。读了夏君的医书后,他的处方用药,“奇怪绝出,有若不近人情者,而其卒多验”。我当面向夏医生求证,才知道他的医术“皆据经考古,而未尝无所自也”。朱熹感慨之余,挥笔撰写这篇赠序,称赞夏德的医术高超,是“根于古,本于经”的继承与创新。

    夏德,字子益,又名德懋,南宋医学家。他精选师传药方中简易有效者十卷及家藏方两卷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63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