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忧不已华盖衰 ——诗词中的“悲忧”及其蕴含的医学道理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是《诗经·王风·黍离》的第一节,描写诗人看到西周宗庙宫室破坏,黍苗青青、杂草丛生,不禁悲从中来,其忧国忧民之情跃然纸上。忧和悲是常见的情志活动,受传统文化熏陶,我国历史上尤多忧国忧民之士、慷慨悲歌之侠。悲和忧虽是不同的情志活动,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却基本相同。
悲忧伤肺时应秋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怳令人愁。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北宋苏轼《石苍舒醉墨堂》)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古代文人骨子里有一种忧国忧民思想,血液中饱含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范仲淹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左宗棠自撰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适度的忧,可使人树立远大理想,正确认清形势,深谋远虑,未雨绸缪,治于未病,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预防缓慢积累起来的倦怠与松懈。
“慷慨悲歌士,相传燕赵多。我来仍失志,走问近如何。到处寻屠狗,初番见橐驼。龙泉腰下剑,一看一摩挲。”(清代黄遵宪《慷慨》)古代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在时运不济、壮志难酬时往往慷慨悲歌,抒发心中的不平之气。荆轲刺秦王前慷慨悲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表明自己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李白《将进酒》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通过饮酒悲歌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之气。适度的悲可缓解心中的忧伤郁闷之气,避免其带来的不良刺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2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