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园地》 > 2013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691409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免疫不孕的相关性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1日 黄淑华
第1页

    参见附件。

     1.3.2.4 EmAb测定(ELISA法) 试剂盒购置于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医学检验中心。PBS缓冲液洗涤抗原包被的反应孔;加样:95μl含5%小牛血清的PBS+5μl血清,37℃,40 min,PBS缓冲液洗涤;加酶标记物:100μl HRP-SPA,37℃,40 min,PBS洗涤;加底物:四甲基联苯胺显色,硫酸终止反应,酶标仪(450 nm)比色,以P/N>2.1为阳性。

    1.4 统计方法

    采用13.0软件包计算,计数资料采用 百分比计算,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对照组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见表1。

    3 结论

    3.1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

    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细胞出现在子宫腔以外部位,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常引起患者痛经、慢性盆腔疼痛、不孕等.EM发病率约10%~15%,并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卵巢激素依赖的内膜异位现象为一种生理情况,只有当异位的内膜反复周期性出血,并出现症状时,方能认为是疾病。内膜异位的病情变化有其自身的生物学周期,几乎所有的女性一生中都会出现轻度及表浅的EM,但由于妊娠或服用避孕药引起的激素变化而自然萎缩。根据病变的部位,EM可分为:①子宫腺肌病,也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在性),病变限于子宫肌层;②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外在性),是在子宫以外的部位出现内膜组织(包括子宫浆膜面及子宫颈浅表的病变);③混合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在子宫肌层和子宫外同时存在。

    EM 是影响生育期女性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首先由Rokitansky于1860年作尸体解剖时发现。从那时起,许多研究报道一直把内、外在性内膜异位症视为同一性质的疾病,后又研究发现它们在病因、病理和发病机理方面均有所不同.外在性有功能和周期改变,发病年龄较小一些,把内在性作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类型。但近来有部分研究报道又认为内、外在性异位症是同一疾病过程的不同亚型或变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