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理论 > 基础医学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细胞和分子免疫学目录

第一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

  第一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分类

    一、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分类

    二、小鼠白细胞分化抗原

  第二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应

    一、与T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

      (一)T细胞受体
(二)CD3
(三)CD4
(四)CD8
(五)CD2
(六)CD58(LFA-3)
(七)CD28

    二、与B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

      (一)BCR复合物
(二)CD19
(三)CD80(B7/BB1)

    三、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

      (一)FcγR(CD64、CD32、CD16)
(二)FcαR(CD89)
(三)FcεR(FcεR Ⅰ、FcεRⅡ)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粘附分子

  第一节 粘附分子的种类和结

    一、粘合素超家族

      (一)粘合素分子的基本结构
(二)粘合素超家族的组成
(三)粘合素分子的分布
(四)粘合素分子识别配体的短肽序列
(五)纤维粘连蛋白

    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三、selectin家族

      (一)selectin分子的结构
(二)selectin家族的组成和分布
(三)selectin分子识别的配体

    四、Cadherin家族

      (一)Cadherin分子的结构
(二)Cadherin家族的组成和分布
(三)Cadherin分子识别的配体

    五、其它未归类的粘附分子

      (一)selectin分子结合的配体
(二)CD44

  第二节 粘附分子表达的调节

    一、粘附分子构型改变影响细胞的粘附

      (一)LFA-1分子构型改变对其粘附作用的影响
(二)其它粘附分子构型的改变对粘附作用的影响

    二、细胞粘附分子表达数量改变对粘附作用的调节

  第三节 粘附分子的功能

    一、炎症过程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

    二、粘附分子与淋巴细胞的归巢

      (一)T细胞前体向胸腺的归巢
(二)淋巴细胞向外周淋巴器官的归巢
(三)淋巴细胞向非淋巴组织的归巢
(四)淋巴细胞归巢过程中激活粘附作用的分子

    三、粘附分子参与免疫细胞的识别作用

    四、粘附分子参与细胞发育、分化、附着及移动

      (一)粘附分子参与细胞间的附着
(二)粘附分子参与细胞与基质的附着
(三)粘附分子参与细胞的移动

    五、粘附分子与肿

      (一)粘附分子与肿瘤的浸润与转移
(二)粘附子对杀伤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影响
(三)粘附分子与肿瘤的诊断

    六、粘附分子与凝血

      (一)粘附分子与动脉凝血
(二)粘附分子与静脉凝血

    七、粘附分子与细胞内信号传导

      (一)粘附分子与细胞内酪氨酸磷酸化
(二)粘附分子与细胞膜磷脂酰肌醇代谢

  第四节 可溶性粘附分子

      (一)可溶性L-selectin(sL-selectin)
(二)可溶性P-selectin(sP-selectin)
(三)可溶性E-selectin(sE-selectin)
(四)可溶性ICAM-1(sICAM-1)
(五)可溶性VCAM-1(sVCAM-1)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组成和特点

    一、Ig超家族的组成

    二、Ig超家族的特点

      (一)Ig超家族的结构特点
(二)Ig超家族的功能特点

    三、CD、粘附分子和Ig超家族的关系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结构和多样性

    一、Ig重链基因的结构和重排

      (一)Ig重链可变区(V区)基因
(二)Ig重链恒定区(C区)基因
(三)膜表面Ig重链基因
(四)重链基因重排、转录和多肽链的合成

    二、Ig轻链基因的结构和重排

      (一)κ链基因的结构和重排
(二)λ链基因的结构和重排

    三、免疫球蛋白的基因表达的调节

      (一)核因子对Ig基因转录的调节作用
(二)等位基因排斥现象

    四、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

  第三节 T细胞受体基因

    一、TCR基因的结构

      (一)TCRα链基因
(二)TCRβ链基因
(三)TCRγ链基因
(四)TCRδ链基因

    二、TCR基因的重排

    三、T细胞库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概念和作用特点

    一、细胞因子的命名

      (一)根据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种类不同分类
(二)根据细胞因子主要的功能不同分类

    二、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结构和生物学特征

    一、白细胞介素(IL)

      (一)IL-1
(二)IL-2
(三)IL-3
(四)IL-4
(五)IL-5
(六)IL-6
(七)IL-7
(八)IL-8
(九)IL-9
(十)IL-10
(十一)IL-11
(十二)IL-12
(十三)IL-13
(十四)IL-14
(十五)IL-15

    二、集落刺激因子(CSF)

      (一)IL-3
(二)GM-CSF
(三)G-CSF
(四)M-CSF
(五)SCF
(六)EPO
(七)CSF的临床应用

    三、肿瘤坏死因子(TNF)

    四、干扰素(IFN)

      (一)EFN-α和IFN-β
(二)IFN-γ
(三)IFN的临床应用

    五、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六、趋化因子

      (一)趋化因子的种类
(二)IL-8
(三)GRO
(四)MCP-1/MCAF
(五)MIP-1α和MIP-1β
(六)RANTES

    七、其它细胞因子

      (一)LIF
(二)OSM

    八、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

  第三节 细胞因子受体

    一、细胞因子受体的结构和分类

      (一)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二)造血因子受体超家族
(三)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超家族
(四)趋化因子受体

    二、细胞因子受体中的共用链

      (一)细胞因子受体共用链的种类
(二)共用链与细胞因子受体信号转导

    三、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

      (一)sCK-R的产生机理及作用特点
(二)sCK-R与临床

  第四节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

    一、生物学活性检测法

      (一)增殖或增殖抑制法
(二)集落形成法
(三)直接杀伤靶细胞
(四)保护靶细胞免受病毒的攻击
(五)趋化作用
(六)抗体形成法

    二、免疫学检测法

      (一)ELISA(或RIA)夹心法
(二)竞争法

    三、胞浆或胞膜细胞因子(或受体)的检测

    四、核酸标记技术检测法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补体的分子生物学

  第一节 补体固有成分的分子结构及功能

    一、C1分子

      (一)C1q
(二)C1r和C1s

    二、C4分子

    三、C2分子

    四、C3分子

    五、C5分子

    六、C6和C7分子

    七、C8分子

    八、C9分子

    九、B因子

    十、D因子

    十一、P因子

  第二节 补体调节分子的结构及功能

    一、C1抑制物

    二、C4结合蛋白

    三、促衰变因子

    四、膜辅因子蛋白

    五、H因子

    六、I因子

    七、过敏毒素灭活剂

    八、S蛋白

    九、CD59

    十、SP40/40

    十一、同种限制因子

    第三节 补体受体的结构及功能

    一、C1q受体

    二、Ⅰ型补体受体

    三、Ⅱ型补体受体

    四、Ⅲ型补体受体

    五、Ⅳ型补体受体

    六、Ⅴ型补体受体

    七、H因子受体

    八、C3a、C4a和C5a受体

  第四节 补体的结构及遗传学特征

    一、补体蛋白结构和共同性

    二、补体的遗传学特征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第一节 MHC基因图及其遗传特征

    一、小鼠H-2基因图

    二、人HLA基因图及其遗传特征

      (一)HLA基因定位
(二)HLA血清学抗原的命名
(三)HLA的家系遗传及多态性

  第二节 MHC抗原的结构及检测

    一、MHC抗原的结构

      (一)Ⅰ类抗原的结构和分布
(二)Ⅱ类抗原的结构和分布

    二、MHCⅠ类、Ⅱ类基因的结构

    三、HLA抗原的检测

      (一)HLA-A、B、C抗原的检测
(二)HLA-DR、DQ抗原的检测
(三)HLA-D抗原的检测
(四)HLA-DP抗原的检测
(五)HLA的DNA分型及评述

  第三节 MHC中的单体型

    一、C4单体型

    二、补体型

    三、MHC扩展单体型

  第四节 MHC的生物学功能

    一、MHC与胸腺对胸腺细胞的选择作用

      (一)阳性选择过程
(二)阴性选择过程

    二、MHC对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一)MHC对免疫应答遗传控制研究的基本条件
(二)Ir基因

    三、MHC参与免疫细胞识别抗原

      (一)抗原/MHC复合物的形成
(二)T细胞识别抗原/MHC复合物

    四、MHC对免疫应答中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限制(约束)作用

      (一)Mφ、T、B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的MHC约束性
(二)MHC对Tc杀伤病毒感染靶细胞的约束
(三)载体效应

  第五节 HLA的临床应用

    一、HLA与疾病的相关性

      (一)相关分析常用参数
(二)HLA-Ⅰ、Ⅱ类抗原与疾病的相关情况
(三)HLA-Ⅲ类基因及MHC-EH与疾病的相关情况

    二、HLA与器官、骨髓移植

      (一)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机制
(二)HLA组织配型

    三、HLA其他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淋巴细胞群及其亚群

  第一节 B淋巴细胞的分化和表面标志

    一、B细胞的分化

    二、B细胞的膜表面分子

      (一)CD抗原
(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抗(MHC)
(三)膜表面受体

  第二节 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

    一、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的分化

      (一)T细胞在胸腺分化过程中的表型改变
(二)T细胞在胸腺中的选择
(三)T细胞在胸腺中获得MHC限制的能力
(四)成熟T细胞的膜表面分子

    二、T淋巴细胞亚群

      (一)CD4阳性细胞群
(二)CD8阳性细胞群

  第三节 自然杀伤细胞

    一、NK细胞的来源

    二、NK细胞的表型

    三、NK细胞的活化

    四、NK细胞的功能

      (一)自然杀伤活性
(二)ADCC
(三)分泌细胞因子

  第四节 LAK细胞

    一、LAK细胞

    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第五节 免疫细胞中的凋谢

    一、凋谢的生物学特征

      (一)凋谢的概念
(二)凋谢与坏死、程序化细胞死亡
(三)与凋谢相关的基因

    二、免疫细胞中的凋谢

      (一)干细胞
(二)T细胞
(三)B细胞
(四)髓样细胞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淋巴细胞活化过程中信号转导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 TCR/CD3复合体

    一、TCRαβ和 TCRγδ

      (一)TCRαβ
(二)TCRγδ

    二、CD3γ、δ和ε链

    三、CD3ζ和η链

      (一)ζ链
(二)η链

  第二节 蛋白酪氨酸激酶

    一、p56lck

      (一)p56lck结构和功能特点
(二)p56lck与CD4/CD8分子
(三)p56lck与非CD4/CD8分子

    二、p59fyn

    三、SH-2功能域的调节作用

      (一)SH-2功能域结构特点
(二)SH-2结构域的功能
(三)Vav蛋白

  第三节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

    一、CD45的基本结构及异型

      (一)CD45的基本结构
(二)CD45的异型

    二、CD45在信号转导中的调节作用

      (一)CD45在活化信号转导中的调节作用
(二)CD45参与特异性抗原活化T细胞的过程
(三)CD45调节作用的机理

  第四节 G蛋白和磷脂酶C

    一、G蛋白

      (一)G蛋白的分类
(二)G蛋白与信号传递

    二、磷脂酶C

  第五节 蛋白激酶C

    一、PKC的亚类及其结构特点

      (一)PKC亚类
(二)PKC的结构

    二、PKC的转位与激活

  第六节 T细胞基因的转录激活及其表达

    一、细胞原癌基因

    二、细胞因子基因

    三、细胞因子受体基因

  第七节 经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分子基础

    一、BCR的组成及功能

    二、BCR相关联的分子

    三、BCR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第八节 淋巴细胞信号转导研究中常用方法

    一、磷酸化的信号转导研究中常用方法

    二、信号转导中第二信使含量的测定

    三、激酶活性的测定

    四、细胞核转录因子的分离和鉴定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免疫网络学说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独特型和抗独特型

    一、独特型的发现

    二、独特型的分类

      (一)结合点相关独特型和骨架区相关独特型
(二)私有独特型和交叉反应性独特型
(三)常规性独特型和调节性独特型

    三、独特型的分布

    四、抗独特型的分类

  第二节 免疫网络学说

    一、Jerne的免疫网络学说

    二、免疫网络的其它模型

  第三节 抗独特型抗体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抗独特型抗体的制备

      (一)抗原及其用量的选择
(二)免疫动物的选择
(三)抗独特型抗体的检测

    二、抗独特型抗体在医学中的应用

      (一)抗独特型抗体与疫苗
(二)抗独特型抗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三)抗独特型抗体与肿瘤免疫

参考文献 第十章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引论

  第一节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

    一、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间的特性和共性比较

    二、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

  第三节 神经和内分泌(或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控

    一、神经内分泌对免疫功能调控的生物学基础

      (一)免疫组织及器官上的神经支配
(二)免疫细胞上的受体分布
(三)免疫细胞合成的神经肽或激素

    二、激素、神经肽及神经递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一)类固醇激素
(二)甲状腺激素
(三)蛋白质及肽类激素
(四)经典神经递质

    三、应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一)经典的应激概念
(二)应激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三)应激影响免疫功能的机理

    四、神经系统定位损毁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一)中枢神经结构损毁后的效应
(二)外周神经损毁后的效应

    五、条件反射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一)免疫性条件反射的研究概观
(二)免疫性条件反射的发生机理假说
(三)免疫性条件反射建立途径的实验分析

  第四节 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一、免疫应答过程中神经及内分泌变化

      (一)体液免疫应答改变外周淋巴器官中NE的含量
(二)体液免疫过程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三)体液免疫过程伴有血中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改变

    二、细胞因子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一)IL-1
(二)IL-2
(三)IL-6
(四)TNF-α
(五)IFN
(六)其它细胞因子

    三、胸腺肽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四、免疫功能在神经及内分泌组织中的体现

      (一)中枢神经系统(CNS)
(二)外周神经系统
(三)垂体前叶
(四)胎盘

  第五节 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环路

    (一)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与单核—巨噬细胞环路(HPA—MO/Mφ)
(二)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与胸腺环路
(三)下丘脑—垂体前叶与胸腺环路
(四)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与胸腺环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