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编号10318751至10318800间共50条。
☉ 10318751:雨水工程水窑水中6种金属元素的检测
☉ 10318752:骨桥蛋白和骨连结蛋白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及与钙化的关系
☉ 10318753:带血管蒂筋膜瓣管桥接家兔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 10318754:大鼠延髓和脊髓背角的PKCγ阳性神经元向丘脑胶状核投射
☉ 10318755:当归多糖对人髓系多向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 10318756:ET-1在大鼠纹状体微血管表达的增龄变化
☉ 10318757:bFGF对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后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
☉ 10318758:大鼠纹状体毛细血管密度的增龄变化
☉ 10318759:干扰素a-2b对增生性瘢痕HLA-DR和CD1a分子的影响
☉ 10318760:红藻氨酸诱发大鼠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后延髓内脏带内FOS蛋白、GFAP与TH的共同表达
☉ 10318761: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硫酸甲基异硫脲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系膜淋巴管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 10318762:雌激素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
☉ 10318763:高脂血症大鼠蓝斑多巴胺-β-羟化酶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 10318764:大鼠孤束核-臂旁核-中央杏仁核间接纤维联系的超微结构观察
☉ 10318765:大鼠孤束核内含calbindin D-28K的内脏伤害性神经元向终纹床核的投射—荧光金标记结合免疫荧光技术研究
☉ 10318766:bcl-2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 10318767:下丘脑-垂体条件培养基对培养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 10318768:大鼠孤束核内5-HT能纤维和终末与向臂旁核投射的NOS阳性神经元的联系
☉ 10318769:GDNF转基因成纤维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模型
☉ 10318770:听源性惊厥点燃诱导新皮质内c-fos和BDNF变化的研究
☉ 10318771:2,4-二芳基1,3-二氧戊环化合物的合成和iNOS/PAF双重抑制活性
☉ 10318772: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bcl-6基因5′非编码区突变分析
☉ 10318773:B2基因结构及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
☉ 10318774:肝细胞癌中p53基因的缺失与HER-2基因的扩增及其意义
☉ 10318775:上皮型钙黏素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mRNA和蛋白表达在鼻咽癌组织中的意义
☉ 10318776:胃黏膜线粒体DNA不稳定与白细胞介素8活性的关系
☉ 10318777:乙型肝炎病毒X和p53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 10318778:两种不同类型ING1表达对人癌细胞生长影响的比较
☉ 10318779:松果体实质肿瘤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 10318780:结直肠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蛋白表达丢失研究
☉ 10318781: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分析各期鼻咽癌组织p16的表达
☉ 10318782:低氧诱导因子-1α和内皮素-1基因在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表达
☉ 10318783:上皮性钙黏附蛋白和β-连环素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关系
☉ 1031878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 10318785: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对血管损伤后重塑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 10318786: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探讨“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肿瘤细胞属性及其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
☉ 10318787: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 10318788:立体定向伽玛射线全身治疗系统
☉ 10318789:基于DSP的远程监护终端系统的研究
☉ 10318790:立体辅助治疗计划系统研究进展
☉ 10318791:脉冲式一氧化氮吸入流量控制仪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 10318792:肺部放射影像的定量分析
☉ 10318793:数字化中医舌象分析仪
☉ 10318794:三维医学图像分割标注技术的回顾
☉ 10318795:医用放射治疗水平级电离剂量计性能比较
☉ 10318796:DICOM标准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 10318797:医用气体中心供应系统及其质量控制
☉ 10318798:基于CT/MRI图像的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计划系统
☉ 10318799:多孔高密度聚乙烯支架耳廓再造术
☉ 10318800:耳后扩张袋状皮瓣全耳再造术

前十页 前一页  后一页  后十页 后百页  后千页  

页面最后生成日期:2005-4-29 22: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