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1573813
关上门挡不住艾滋病(焦点热评)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近日表示,目前我国正在着手修改现行的,有关限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入境的法规,拟取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入境限制。对这一宣布,实在是要拍手叫好——那层本遮不住什么的薄纱总算掀起来了。

    若说“限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入境”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倒也不是。上世纪80年代,来势汹汹的艾滋病风波让人类猝不及防,在尚未认清艾滋病传染方式之时,我们采用限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入境的形式,肩负起“御病于国门之外”的重任,也是必然之举。

    然而,时过境迁。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间人员的往来也日益频繁,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仅2006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就达1.24亿人次,要求入境者全部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况且,从艾滋病病毒的传染途径上来说,靠单纯的限制病毒携带者入境,根本防不住。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好像人们要关上门防小偷一样,如果已经有了内贼,这门关与不关,似乎意义不大。既然没什么用,又何必顶着一个“歧视艾滋病病人”的帽子,执意为之呢?在我看来,这改变早就该有了。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彼得·皮奥特说,艾滋病已成为一个全球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安全和稳定。近年来,艾滋病防治渐渐成为了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难题。而面对艾滋病的肆虐横行,也只有持续的国际间合作才能推动全球防治工作深入开展。此时,取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入境限制,正好为畅通国内外艾滋病防治交流渠道,深化防艾合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从2004年我国修改传染病防治法,确定“不得歧视传染病患者”的原则;到2006年通过的《艾滋病防护条例》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再到目前拟修改出入境法规,取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入境限制,这一系列举措正是我国积极践行承诺,保护艾滋病患者权利的体现。

    关上门,挡不住艾滋病;不如打开门,让技术、经验传进来。于是,防治艾滋病,消除歧视,变得可以期待。

    (作者为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讲师)(易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