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将退出公立医院 新兴医院引发卫生部门苦衷
■聚焦■本报记者 刘树铎
8月7日北京新兴医院在北京召开媒体见面会并就此前某媒体刊发的《北京新兴医院“神话”》、《“私人医院”的产业良心》两篇文章发表了看法。
“事实上,此事谁是谁非并不重要,毕竟是个案,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事件暴露了政府部门对营利性的医院或者走向市场化的医院的监管出了漏洞”,北京安贞医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告诉记者。
这位业内人士就此分析认为,就目前形势来看,政府部门肯定是要大踏步退出医疗机构,民间资本将大踏步进入医疗市场,那么未来医疗市场的价格问题、服务问题、医疗纠纷问题、广告宣传问题到底该参照什么标准?到底应该有谁来监管这一切?医疗市场毕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市场,如果在这方面失控,将导致更深层面上的社会问题。
政府大踏步退出公立医院
从目前情况来看,各地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公立医疗机构的改革,尽管改革的方式、方法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政府大踏步退出公立医院已经是大势所趋。
据悉,卫生部正在制定《医院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有望在未来几个月内公布,主要内容大意是国资将逐步退出公立医院,更多的社会资本将被允许进入。
卫生部有关官员透露,这仅仅是一个部委规章意见,如果讨论通过,将由卫生部部长签发批准,再下发各个卫生局执行以后再有医院进行股份改制或新成立合资医院,就可以参照执行了。根据这一新政策,国有医院的产权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在政府所属医疗机构中,国有资产的持股权不低于51%,这意味着社会资本将被允许进入公立医院。
据了解中国在2000年推出了医院分类管理,把原有的医院分为盈利性和非盈利性,而政府下一步还要细化,分为政府办医院和社会资金办非盈利性医院与盈利性医院。政府主办的医院是非盈利性的医院,社会资金主办的医院一部分也可能是非盈利性的,当然还会存在的一些个人资金投资所建的医院。
卫生部官员表示随着社会对医院改革需求的增加,医院改革的步伐在加快。但从总体来看,医院改革的速度与社会发展相比滞后,远低于预想的速度。目前中国的医院已经进入产权制度改革的阶段,改革的下一步就是要从扩大院长责任制和扩大医院自主权向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发展。
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医疗市场上,将有一大批医疗机构要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对卫生主管部门来说,如何推进医疗机构的体制改革就已经是难题,而对未来的医疗机构的监管则更是难题。
卫生主管部门的苦衷
“事实上就是政府举办的非营利的医疗机构监管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更何况是市场化运作的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安贞医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如是告诉本报记者。
就在8月5日,全国卫生监督所(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今年务必要打好三大战役:开展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液、单采血浆的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开展医疗服务市场的专项整治;开展食品卫生的专项整治。
尽管会议强调了要改变只重审批、忽视监管的模式,建立经常性、规范科学的监管体制,但对的医疗机构到底如何监管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法。
北京某合资诊所总经理刘常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职能也正在转型,从以前的“办医院”到现在的“监管医院”,这意味着,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从此将不再插手医疗机构的具体事物,只担负监管和服务的职能,更重要的是完全转向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
北京卫生监督所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医疗机构的监管非常复杂,比如,医疗机构的广告问题,按职能规定,卫生部门只能检查从业人员的资质,检查开展项目是否与营业执照上的相符等问题,对其他方面则无能为力。
据这位人士介绍,医疗机构广告是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但医疗机构广告审批表并不细致,审批以后由工商部门监管,而工商部门恰恰又管不过来,这让许多医疗机构钻了空子。
还有医疗服务的质量问题、价格问题等,将来大部分医疗机构转向营利性以后,将会面临更多的问题,如果单靠卫生主管部门一家来管,是很不现实的,但如果不加以监管的话,医疗市场就要乱了。
谁来监管医疗机构?
那么,到底有谁来监管或者怎样来监管医疗机构?
据专家介绍,目前我国的健康管理职权至少分散在以下部委:国境和国际旅行卫生由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管理,药品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食品是由卫生部和药监局共同负责,国家发改委管理医药价格,也管卫生机构的基本建设投资,财政部管日常的业务费和人头费,民政部负责医疗救助,劳动和社保部主管城市职工的医疗保障,卫生部主管农民的医疗保障。
对营利性的医疗机构来说,要经过卫生主管部门审批,工商局注册,物价局定价,税务局纳税,还有药监局等更多的部门都参与在其中,这给医疗机构的监管带来了更多的难题。
一位业内人士说,医疗机构决不是普通的生产或者加工企业,必须有一整套的发展和监管的办法,否则,医疗机构很容易陷入监管的真空,那时,受害的将是全社会。
北京疾病控制中心雷海潮博士告诉本报记者,医院改革在政府指导下,运用市场机制来合理配置资源,这个方向是没有什么错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既满足老百姓的基本医疗,又推动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但与这个目标相比,目前中国的医院管理水平是不适配的,事实上,由于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仅靠市场机制不可能解决资源配置中的所有问题,比如医疗服务市场的质量、价格、服务的安全性等方面,这一切都在考验着政府。
8月7日北京新兴医院在北京召开媒体见面会并就此前某媒体刊发的《北京新兴医院“神话”》、《“私人医院”的产业良心》两篇文章发表了看法。
“事实上,此事谁是谁非并不重要,毕竟是个案,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事件暴露了政府部门对营利性的医院或者走向市场化的医院的监管出了漏洞”,北京安贞医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告诉记者。
这位业内人士就此分析认为,就目前形势来看,政府部门肯定是要大踏步退出医疗机构,民间资本将大踏步进入医疗市场,那么未来医疗市场的价格问题、服务问题、医疗纠纷问题、广告宣传问题到底该参照什么标准?到底应该有谁来监管这一切?医疗市场毕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市场,如果在这方面失控,将导致更深层面上的社会问题。
政府大踏步退出公立医院
从目前情况来看,各地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公立医疗机构的改革,尽管改革的方式、方法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政府大踏步退出公立医院已经是大势所趋。
据悉,卫生部正在制定《医院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有望在未来几个月内公布,主要内容大意是国资将逐步退出公立医院,更多的社会资本将被允许进入。
卫生部有关官员透露,这仅仅是一个部委规章意见,如果讨论通过,将由卫生部部长签发批准,再下发各个卫生局执行以后再有医院进行股份改制或新成立合资医院,就可以参照执行了。根据这一新政策,国有医院的产权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在政府所属医疗机构中,国有资产的持股权不低于51%,这意味着社会资本将被允许进入公立医院。
据了解中国在2000年推出了医院分类管理,把原有的医院分为盈利性和非盈利性,而政府下一步还要细化,分为政府办医院和社会资金办非盈利性医院与盈利性医院。政府主办的医院是非盈利性的医院,社会资金主办的医院一部分也可能是非盈利性的,当然还会存在的一些个人资金投资所建的医院。
卫生部官员表示随着社会对医院改革需求的增加,医院改革的步伐在加快。但从总体来看,医院改革的速度与社会发展相比滞后,远低于预想的速度。目前中国的医院已经进入产权制度改革的阶段,改革的下一步就是要从扩大院长责任制和扩大医院自主权向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发展。
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医疗市场上,将有一大批医疗机构要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对卫生主管部门来说,如何推进医疗机构的体制改革就已经是难题,而对未来的医疗机构的监管则更是难题。
卫生主管部门的苦衷
“事实上就是政府举办的非营利的医疗机构监管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更何况是市场化运作的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安贞医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如是告诉本报记者。
就在8月5日,全国卫生监督所(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今年务必要打好三大战役:开展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液、单采血浆的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开展医疗服务市场的专项整治;开展食品卫生的专项整治。
尽管会议强调了要改变只重审批、忽视监管的模式,建立经常性、规范科学的监管体制,但对的医疗机构到底如何监管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法。
北京某合资诊所总经理刘常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职能也正在转型,从以前的“办医院”到现在的“监管医院”,这意味着,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从此将不再插手医疗机构的具体事物,只担负监管和服务的职能,更重要的是完全转向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
北京卫生监督所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医疗机构的监管非常复杂,比如,医疗机构的广告问题,按职能规定,卫生部门只能检查从业人员的资质,检查开展项目是否与营业执照上的相符等问题,对其他方面则无能为力。
据这位人士介绍,医疗机构广告是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但医疗机构广告审批表并不细致,审批以后由工商部门监管,而工商部门恰恰又管不过来,这让许多医疗机构钻了空子。
还有医疗服务的质量问题、价格问题等,将来大部分医疗机构转向营利性以后,将会面临更多的问题,如果单靠卫生主管部门一家来管,是很不现实的,但如果不加以监管的话,医疗市场就要乱了。
谁来监管医疗机构?
那么,到底有谁来监管或者怎样来监管医疗机构?
据专家介绍,目前我国的健康管理职权至少分散在以下部委:国境和国际旅行卫生由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管理,药品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食品是由卫生部和药监局共同负责,国家发改委管理医药价格,也管卫生机构的基本建设投资,财政部管日常的业务费和人头费,民政部负责医疗救助,劳动和社保部主管城市职工的医疗保障,卫生部主管农民的医疗保障。
对营利性的医疗机构来说,要经过卫生主管部门审批,工商局注册,物价局定价,税务局纳税,还有药监局等更多的部门都参与在其中,这给医疗机构的监管带来了更多的难题。
一位业内人士说,医疗机构决不是普通的生产或者加工企业,必须有一整套的发展和监管的办法,否则,医疗机构很容易陷入监管的真空,那时,受害的将是全社会。
北京疾病控制中心雷海潮博士告诉本报记者,医院改革在政府指导下,运用市场机制来合理配置资源,这个方向是没有什么错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既满足老百姓的基本医疗,又推动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但与这个目标相比,目前中国的医院管理水平是不适配的,事实上,由于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仅靠市场机制不可能解决资源配置中的所有问题,比如医疗服务市场的质量、价格、服务的安全性等方面,这一切都在考验着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