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冠状动脉病 > 心肌梗塞 > 常识 > 正文
编号:10996403
核磁共振对心肌梗塞的检查和诊断有何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1月14日
     磁共振成像技术是8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新的医学影像技术。在核磁共振图像上,心脏本身显示良好的自然对比。利用心电图门控触发扫描法,可以获得不同心律周期的心室、心房图像。还可用于观察心肌梗塞前的缺血及梗塞周围的水肿带,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心肌灌注状态,以及鉴别是心肌缺血还是心肌梗塞。核磁共振对心肌梗塞诊断的价值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能够分辨正常的和梗塞的心肌。

    (2)能够分辨心肌梗塞是急性抑或陈旧性,急性心肌梗塞显示信号增加,而陈旧性心肌梗塞由于心肌被纤维瘢痕组织所替代而显示弱信号。陈旧性梗塞并可观察到局部性室壁变薄。

    (3)能够识别心肌梗塞所致的心功能障碍(运动不能、运动减弱)。

    (4)可显示心肌梗塞的并发症如室间隔穿孔、乳头肌腱索断裂、心室室壁瘤、附壁血栓等,某些特殊部位的梗塞也可显示,如室间隔梗塞、乳头肌梗塞。

    (5)有助于某些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塞的病因、病理诊断,如大动脉炎、 夹层动脉瘤、马凡氏综合征等。

    (6)对于确定缺血性心肌梗塞早于CT。但由于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需及时抢救,不宜搬动患者,而磁共振检查可能会延误抢救时机,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故临床应用应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