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4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0866240
综合新闻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8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点击上图放大]

[点击上图放大]

     基础研究肿瘤细胞躲避免疫系统的秘密被部分揭示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Wang等揭示了肿瘤如何躲过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而肆意生长的部分秘密。(Nat Med 2003 10 48)

    研究人员证实,肿瘤中Stat3的激活可分泌一些因子,这些因子可通过抑制树突状细胞成熟而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Stat3的激活还可阻断启动免疫系统应答所必需的炎症介质的表达。

    肿瘤躲避免疫系统追踪的机制可被形容为“雷达下飞行”。该研究揭示了关于肿瘤如何“隐身”的重要信息,将有助于开发出使肿瘤细胞“现身”、以便机体免疫系统清除它的新治疗方法。

    己酮可可碱可预防胰岛移植后糖尿病复发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Yang等报告,在已接受胰岛细胞移植的小鼠中,一种新型抗炎药物己酮可可碱(kisofykkine)可预防糖尿病复发。(Transpkantation 2004 77 55)

    非肥胖型糖尿病小鼠在接受胰岛细胞移植后,每日接受己酮可可碱(治疗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共3周。治疗组小鼠无需接受免疫抑制剂或胰岛素治疗,就至少可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65天。相反,对照组仅维持了6天正常血糖。

    胰岛移植已经成为治疗1型糖尿病的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但受者的自身免疫反应可破坏移植的胰岛。该研究显示,己酮可可碱有希望成为预防移植后糖尿病复发的新方法。

    抗感染治疗可改善卒中预后

    德国和俄罗斯研究人员在Stroke(2003 35 2)上报告,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卒中小鼠模型的病死率和病残率。

    研究人员在建立小鼠卒中模型(使其大脑中动脉闭塞1小时)后,立即或在12小时后予莫西沙星(100 mg/kg,每2小时1次,共6次)。结果显示,莫西沙星有效防止了感染和发热的发生;莫西沙星组的病死率比对照组降低了40%;莫西沙星组80%无或仅有轻微神经系统后遗症,显著高于对照组(43%);而且,即使在卒中发作后12小时给药的小鼠中也是如此。

    抗生素治疗有可能成为改善严重卒中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的新方法,数项评估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对卒中患者疗效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流行病学美国肿瘤学会公布最新的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

    美国肿瘤学会的最新统计结果(参见http//www.cancer.org/statistics)显示,男性肿瘤的前3位杀手(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和女性乳腺癌及结肠癌所致死亡率持续下降,但死于肺癌的女性人数、死于某些类型的肝癌和食管癌的人数有所增加。

    在美国,肿瘤早已成为居心脏病之后的第二位杀手,约占所有死亡人数的1/4。据估计,2004年将有136.8万美国人被诊断为肿瘤,56.37万死于肿瘤,平均每天约1500人。统计学显示,许多肿瘤都是可避免的,例如,1/3肿瘤是由缺少运动、高脂低纤维素饮食和肥胖等所致。此外,肿瘤发病率和生存时间的种族差异也在继续扩大,如白人男性的结直肠癌死亡率显著下降(与筛查和早期治疗相关),而黑人男性则变化不大。

    病因学近一半SIDS由睡眠体位所致

    一项欧洲研究显示,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分别与婴儿睡眠体位(48%)、婴儿与父母亲分房睡(36%)和母婴同床(16%)相关。(Lancet 2004 363 185)

    该研究是在欧洲20个地区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纳入了745例SIDS患儿和2411名对照。结果显示,睡眠为俯卧位或由侧卧位转为俯卧位是SIDS的主要危险因素,分别使发生SIDS的危险增加13.1倍和45.4倍。如果母亲吸烟,母婴同床可使1周龄以内的婴儿发生SIDS的危险增加27倍,同样母亲饮酒也可增加母婴同床时的SIDS危险。

    婴儿睡眠体位、床上用品和睡眠安排等都是可避免的因素,通过改变这些因素将有助于降低SIDS发生率。

    隐匿性HBV感染也可致癌

    意大利Pokkicino等报告,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即肝组织中可检出HBV而血循环为阴性)也可促进肿瘤形成。(Gastroenterokogy 2004 126 102)

    该研究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107例肝细胞癌(HCC)和192例慢性肝病患者(对照组)的肝组织进行了HBV检测。结果显示,在63.5%的HCC患者中检出了HBV DNA,显著高于对照组(32.8%),且经性别、年龄、伴发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等因素校正后,隐匿性HBV感染和HCC发病危险之间仍存在正相关。

    但提倡对所有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HCC患者进行隐匿性HBV感染检测还为时过早,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HBV隐匿感染在HCC致病中的作用——无关感染、协同还是主要致癌因子?

    HHV-8与前列腺癌相关

    美国匹兹堡大学Jenkins等的一项研究显示,前列腺癌患者的人类疱疹病毒(HHV)8型血清学阳性率高于其他人群。(J Infect Dis 2004 189 15)

    该研究纳入了多巴哥岛和特立尼达岛的452名男性和美国的376名男性。结果显示,在西印度群岛人群中,近40%的前列腺癌患者存在抗HHV-8抗体,约为非前列腺癌者的2倍;在美国人群中,前列腺癌患者的HHV-8阳性率为20%,比健康献血者和非HHV-8相关性恶性肿瘤患者分别高15%和7%。

    该研究第一次指出了抗HHV-8抗体与前列腺癌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人员将进一步探查抗HHV-8抗体和与前列腺癌相关的遗传学多态性之间的关系。

    游离睾酮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

    美国Moffat等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游离睾酮水平较高的男性发生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较低。(Neurokogy 2004 62 188)

    研究人员通过对574名男性平均19.1年的随访后发现,发生阿尔茨海默病的男性游离睾酮水平较低,并且这种差异在诊断之前就已经存在,而总睾酮及性激素结合蛋白水平都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危险无关。

    同期Neurokogy上的另一项研究(2004 62 301)显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性激素结合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而总睾酮水平正常。

    临床表现与诊断乳房假体可影响乳房X线照相术的敏感性

    乳房假体的置入并不增加乳腺癌的发病危险,但美国华盛顿大学Migkioretti等的一项研究显示,乳房假体可以降低乳房X线照相术检出乳腺癌的敏感性。(JAMA 2004 291 442)

    研究人员发现,在置入乳房假体的妇女中,乳房X线照相术筛查可漏检55%的乳腺癌患者,而在未置入乳房假体的妇女中,其漏检率为33%(P=0.008),但是,乳房假体并未增加该检查方法的假阳性率,也未影响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虽然乳房X线照相术在有乳房假体的妇女中对乳腺癌检测的敏感性相对较低,但其还是可检出45%的肿瘤,而且仍然是早期检出乳腺癌的最佳方法。

    脑脊液p-tau蛋白水平可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德国Hampek等报告,脑脊液中的某些磷酸化tau(p-tau)蛋白水平可用于阿尔茨海默病与其他痴呆的鉴别诊断。(Arch Gen Psychiatry 2004 61 95)

    研究人员检测了161例患者(108例阿尔茨海默病、24例额颞叶痴呆、22例Lewy小体痴呆和7例血管性痴呆)和43名非痴呆对照CSF中的3种p-tau水平。结果显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CSF的p-tau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人群,其中p-tau181和p-tau231对鉴别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疾病的特异性>75%,敏感性≥85%。

    到目前为止,p-tau蛋白是最符合标准的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ICU插管患者中多药耐药菌交叉感染严重

    瑞典Karokinska研究所Agvakd-Ohman等的一项研究显示,多药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在加强监护病房(ICU)的插管患者之间交叉感染频繁。(Criticak Care 2004 8 R42)

    研究人员调查了CoNS在20例插管的成人患者胃和呼吸道定植情况以及患者相互之间的传播情况。结果发现,17例患者在研究期间至少有一次CoNS定植,其中10例在插管时已存在;有5种独特基因型CoNS在1例以上患者中被检出,强烈提示患者之间存在交叉感染;此外,近60%的分离株对7种抗生素中的至少4种耐药。

    研究人员呼吁,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来预防这种现象。

    血清CA-125水平有助于判断流产

    波兰Sikesian医学院Fiegker等报告,有流产症状(腹痛或出血)的妇女若血清CA-125水平升高,则其发生流产的可能性增加。(J Reprod Med 2003 48 982)

    研究人员检测了200名有腹痛或阴道出血症状的妊娠5~12周妇女的血清CA-125水平。结果显示,有阴道出血者的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有腹痛者或无症状的对照,且其升高幅度与出血持续时间显著相关;在有阴道出血的妇女中,发生流产者的CA-125水平显著高于未流产者;在有腹痛的妇女中,发生流产者的CA-125水平虽然也高于未流产者,但无显著性差异。研究人员建议将43.1 U/mk作为判断危险的界限。

    流产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而超声和β-HCG在妊娠早期也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因此血清CA-125水平是判断某些妇女流产与否的有价值指标。

    口服甘油三酯耐量试验可评估餐后甘油三酯水平

    英国Mohankak 和Hokman在Diabetes Care(2004 27 89)上报告了一种简单的口服甘油三酯耐量试验。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含50 g脂肪和50 g葡萄糖的200 mk草莓味饮品,对30例糖尿病患者和20名非糖尿病者进行了2次检测。结果显示,该试验饮品的耐受性好;糖尿病患者餐后6小时的甘油三酯水平高于非糖尿病者(1.82 mmok/L对1.11 mmok/L),且与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相关;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者的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于餐后6小时和5小时达到峰值;2次检测结果较为一致。

    目前还没有评估餐后甘油三酯水平变化的标准方法,该试验为评估餐后甘油三酯水平提供了一种标准化、容易接受且重复性较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