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958897
中医药申遗项目第二次论证会召开
     ——专家建议增加气功、卫生民俗等内容

    本报北京讯 日前,《中国传统医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下简称《名录》)第二次专家论证会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召开。专家们对在《名录》中分设中医理论、养生、诊法、疗法、方剂、中药、针灸及民族医药8个子项的分类方法给予了一致肯定,并进一步提出宜增加气功、卫生民俗、针灸针具针法等方面的内容。

    随着由文化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民委、财政部等9部门共同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成为国人注目的焦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资源,具有存在及经济的双重价值。继昆曲和古琴艺术相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后,国家已经制定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及“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鉴于我国的传统医药被列入国家10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医药界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快了我国传统医药申遗名录的论证研究。

    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宋兆麟、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华觉明、中国文联研究员刘锡诚、文化部研究院邹启山等专家和中医药系统专家曹洪欣、沈志祥、李振吉、王雪苔、诸国本、李经纬、柳长华等20余人出席了会议。专家们一致认为,《名录》较全面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医药的知识体系,并希望增加气功、卫生民俗、针灸针具针法等方面的内容。此外,专家们还就修改稿的部分文字表述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并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官员参加文化部成立的部际联席会议,并指派专家参加文化部组成的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专家委员会,制定“中国传统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保护计划。专家们强调在最终形成的申报材料中要突出项目的价值、濒危的紧迫性和翔实的保护计划这三点内容。

    (秦秋)(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