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0951775
“力不从心”要看心理医生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4日 健康时报
     笔者在心理门诊中常常对来访的学生和家长说,对那些上进心很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不需要我们的帮助;那些完全没有上进要求,学习又很差的学生也不在我们的帮助范围内;而有一定的上进愿望,但总是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学习成绩落后或明显退步的学生,我们可以考虑从临床心理领域,给予一些有效的支持和处理。

    在学校中常常有这样一些学生,原来的学习态度认真,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优良。但渐渐出现了一些变化,不再有原来的朝气和活力了,上课萎靡不振,注意力分散,思绪繁多,经常走神,不知在想些什么。老师向他提问时,如梦中惊醒,别说回答问题,就连老师问什么都搞不清楚。回家做功课也是无精打采、慢悠悠,不多的作业也要忙到晚上11点以后。晚上睡眠很浅,容易惊醒。第二天早晨勉强起床,匆匆地吃了早点,又懒洋洋地开始了新一天的学习生活。学习成绩的下降对学生的自信心是个打击,遭到挫折的自信很难从低落的学习状态中得以修复。学生的脾气也有变化,时而沉默寡言,时而激怒暴躁,在学校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会因成绩的下降和沟通不良而被冷落。在家里也会对家长的管教感到厌烦,对父母态度生硬,还嫌家长太啰嗦。

    如果与这些力不从心的学生进行一次深谈,常常会发现他们确实无可奈何,虽有奋发向上的想法却无扎实努力的行动。以往大家对这些现象的解释,不是学生勤奋不够就是老师的教育不力。其实,这样的学生多半患上了一种医学上称为“心境抑郁状态所致的内动力缺乏”的心理障碍。

    由于这种障碍体现在情绪、认知、神经系统、躯体征象等多个方面,所以家长、教师一般都不易理解和识别。构成学生心境抑郁状态的因素较复杂,来自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都可参与起作用。有时,一些激发性事件早被遗忘,但所激活的不良心理状态却已将学生引入了恶性循环,难以自拔。所以,帮助这些力不从心的学生,光靠说教、训斥、责怪是不可取的方法,若可怜他们又放弃他们,则更有损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他们可能因为缺乏外援而自暴自弃,也可因为摆脱不了这种低落的状态而失去机会,从而耽误了正常的成长轨迹。因此“抢救”他们是不能等闲视之的大问题。

    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帮助、家长的督促当然需要,但他们更需要的是寻求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的帮助。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会根据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制订出一套干预的方案,来帮助那些处于困扰的学生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