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终端地位的集体提升
一方面是中小药店逐渐进入生产企业的视线,一方面是商业公司为了稳住药店终端不断改进服务模式。厦门医药站的一次产品推广活动,从又一个侧面折射出——
3月7日,一场特殊的产品推广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与会者是来自全国70多家品牌药生产厂家和厦门及周边地区千余家药店的代表。在主办方厦门医药站的牵头下,这一次上游厂家直接面向药店终端进行产品推介。
据厦门医药站企划部的杨经理介绍,以前他们也主办过产品推广会,但都是某一个厂家针对自己的品种单独进行,一般这样的活动每个月有2~3次。而此次是他们首次把所有厂家集中在一起进行大型的产品推介,国内最具实力的品牌药生产厂家,如广药集团、石药集团、上药集团、哈药集团、三九集团、丽珠集团等无一缺席,参会的品种涉及化学药、生物制品、中成药、保健食品等,这样的形式于他们还是第一次。
联合采购下的三方共赢
石药集团的一位销售经理表示,此次活动直接面向药店终端,虽然有的客户规模较小,但是企业仍然十分重视,因为这一千余家药店直接面向一千多万名闽西南的消费者。这位销售经理解释说,以往由于厂家精力有限,闽西南二三级市场的零售终端常被二三线品牌占据,此次到厦门,企业把最新、最好的药都带来了,价格也很有竞争力,他们希望能够借此东风,攻城掠地,事半功倍地占领闽西南市场。
此次活动的主办方——厦门医药站也有所斩获。据杨经理介绍,此次参与采购的有一千余家药店,量比较大,因此在价格上获得了一些优惠。作为牵头的商业公司,他们虽然在单品种上没有获得很多绝对利润,但由于量大,总体利润有所上涨。杨经理认为,药店终端,尤其是中小药店,成为这次推广会的最大赢家,因为“抱团”采购拿到的价格比单独采购要优惠不少。
这种说法获得了厦门鹭燕大药房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明国的认同。
朱明国表示,一般中小药店想从厂家或商业公司取得较低的采购价格比较困难,而这种联合采购的形式无疑对他们很有利。
生存压力下的终端选择
为何一次由商业公司牵头举行的产品推广会能够吸引到如此多的品牌药厂家?杨经理认为,这是医药行业进入微利时代后,各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销售利润,在市场压力下不得已进行的策略调整。药店终端在上游企业心目中的份量越来越重,甚至连中小药店也成为了产品推广会的座上宾。
同样,在不久前由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与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华山论剑”第一届连锁药店高峰论坛上,受邀的诸多药店管理者虽然大多来自全国或者区域性知名连锁企业,但也不乏规模较小的零售企业管理者的身影。“对中小药店的重视从某种程度上佐证了药店终端地位的不断提升。”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武汉市新特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彭红星也发出了同样的感叹。他认为,目前国家不断在政策上加大对行业的整治力度,一些生产厂家迫于生存的压力,也把一部分目光从第一终端转移到了第二终端,加大对药店的投入。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终端为王”不仅是被叫响的一句口号,药店地位的提高已是不争的事实。
与此同时,商业企业也在不断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彭红星坦承,武汉市新特药公司也举行过生产厂家与药店终端面对面的产品推广活动,规模最大的时候,有上千家生产企业参与。“这种形式从2004年就开始出现了。”
有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是中小药店进入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视线,另一方面是商业公司为了稳住药店终端不断改进服务模式,厦门医药站的一次产品推广活动,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行业正在发生的微妙变化。
医药经济报2006年 药店周刊第11期(魏赟)
3月7日,一场特殊的产品推广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与会者是来自全国70多家品牌药生产厂家和厦门及周边地区千余家药店的代表。在主办方厦门医药站的牵头下,这一次上游厂家直接面向药店终端进行产品推介。
据厦门医药站企划部的杨经理介绍,以前他们也主办过产品推广会,但都是某一个厂家针对自己的品种单独进行,一般这样的活动每个月有2~3次。而此次是他们首次把所有厂家集中在一起进行大型的产品推介,国内最具实力的品牌药生产厂家,如广药集团、石药集团、上药集团、哈药集团、三九集团、丽珠集团等无一缺席,参会的品种涉及化学药、生物制品、中成药、保健食品等,这样的形式于他们还是第一次。
联合采购下的三方共赢
石药集团的一位销售经理表示,此次活动直接面向药店终端,虽然有的客户规模较小,但是企业仍然十分重视,因为这一千余家药店直接面向一千多万名闽西南的消费者。这位销售经理解释说,以往由于厂家精力有限,闽西南二三级市场的零售终端常被二三线品牌占据,此次到厦门,企业把最新、最好的药都带来了,价格也很有竞争力,他们希望能够借此东风,攻城掠地,事半功倍地占领闽西南市场。
此次活动的主办方——厦门医药站也有所斩获。据杨经理介绍,此次参与采购的有一千余家药店,量比较大,因此在价格上获得了一些优惠。作为牵头的商业公司,他们虽然在单品种上没有获得很多绝对利润,但由于量大,总体利润有所上涨。杨经理认为,药店终端,尤其是中小药店,成为这次推广会的最大赢家,因为“抱团”采购拿到的价格比单独采购要优惠不少。
这种说法获得了厦门鹭燕大药房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明国的认同。
朱明国表示,一般中小药店想从厂家或商业公司取得较低的采购价格比较困难,而这种联合采购的形式无疑对他们很有利。
生存压力下的终端选择
为何一次由商业公司牵头举行的产品推广会能够吸引到如此多的品牌药厂家?杨经理认为,这是医药行业进入微利时代后,各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销售利润,在市场压力下不得已进行的策略调整。药店终端在上游企业心目中的份量越来越重,甚至连中小药店也成为了产品推广会的座上宾。
同样,在不久前由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与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华山论剑”第一届连锁药店高峰论坛上,受邀的诸多药店管理者虽然大多来自全国或者区域性知名连锁企业,但也不乏规模较小的零售企业管理者的身影。“对中小药店的重视从某种程度上佐证了药店终端地位的不断提升。”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武汉市新特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彭红星也发出了同样的感叹。他认为,目前国家不断在政策上加大对行业的整治力度,一些生产厂家迫于生存的压力,也把一部分目光从第一终端转移到了第二终端,加大对药店的投入。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终端为王”不仅是被叫响的一句口号,药店地位的提高已是不争的事实。
与此同时,商业企业也在不断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彭红星坦承,武汉市新特药公司也举行过生产厂家与药店终端面对面的产品推广活动,规模最大的时候,有上千家生产企业参与。“这种形式从2004年就开始出现了。”
有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是中小药店进入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视线,另一方面是商业公司为了稳住药店终端不断改进服务模式,厦门医药站的一次产品推广活动,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行业正在发生的微妙变化。
医药经济报2006年 药店周刊第11期(魏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