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1189992
“鹬蚌”相争,“渔翁”得祸
     2月25日,江苏省大丰市两辆来自不同医院的急救车,为争抢一名伤员而互相超车,不料在途中发生车祸,导致包括医护人员在内的4人受伤,而在第一次车祸中受伤的女士也因此被延误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几乎失去抢救过来的可能。

    过去有句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对病人这个渔翁而言,两家医院都来救人本来是件好事,可现在两家医院为一个车祸的伤员争了起来,而且在行驶的道路上争先恐后,不仅没把伤员“争”回去,还把自己送进了医院,苦就苦了那位受伤的女士,先前也许是为了救命,多打了一个电话,可没想到两家医院都是那么的“热情”,自己反而雪上加霜了。

    急救车真就那么“敬业”?这样巨大的“动力”从哪里来?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对急救车来说,谁先把伤者弄上车,准就能挣到一笔费用;而对医院来说,一般对于车祸,医院可以放心、大胆地治疗,不需要担心费用问题,因此,车祸伤员就成了“财源”,谁先抢到手,医院就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他们这样“激烈竞争”,笔者也想问问有关部门,一个城市到底有几个“120”?有没有统一的调度系统?如果每家医院都有自己的“120”,任凭他们参与如此的“市场竞争”,那么,闹剧不过才刚刚开始。现在不少城市的“120”都是要收费的,有的地方为了“提高急救车的积极性”,不仅将“120”车承包出去,将收费和病人的医疗费挂钩,甚至有些地方对社会上的车辆也有奖励制度,不管是哪里的车,只要往医院送去一个病人(特别是车祸伤员),都能获得一定的“奖励”。

    120急救车是为了方便病人设置的,但是,如果不进行合理的安排,没有严格的制度作保证,他们同样会“祸”及群众。而对医院来说,更该做的应是在技术水平、服务质量上增强竞争力,这样的有序竞争,群众也才能得益。一旦秩序被打乱或根本未建立,坑害的不仅是群众,有时也可能殃及医院自己。

    医药经济报2006年 医院周刊第12期(朱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