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1189984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第三方健康管理锦上添花
     记者观察

    健康管理的严格定义是: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的全过程。

    据说,通过健康管理计划,美国在1978~1983年,胆固醇水平下降了2%;高血压水平下降了4%;冠心病发病率下降了16%。数据证实,在健康管理方面投入1元钱,相当于减少3~6元医疗费用的开销。如果加上由此产生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回报,实际效益达到了投入的8倍。

    这样看来,在当前全国上下正为看病难、看病贵痛心疾首的时候,提倡健康管理的确颇合时宜,而且也必须承认,健康管理无论如何都是一项利在长远的善举。而市场中应运而生的第三方健康管理公司的出现无疑将这一概念进一步具象化,例如信息化,在很多大医院得以实现的同时,却成了基层医院的短板,借助第三方健康管理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对他们来说应该是最经济的选择。

    而在目前医改滞后的背景下,我们更关心第三方健康管理公司提供的服务是否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退一步讲,在现阶段,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这一难题。

    追溯西方健康管理的历史,大约只有20多年。可以说,健康管理是在西方国家医疗制度趋于成熟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即使到目前,健康管理模式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也处于推广和发展中。而在我国,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表面上看是补偿政策、利益协调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实际上是医疗卫生体制、医疗保障制度的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支付能力的问题。而这些恰恰是健康管理产生并得以发展必需的环境因素。

    从这个角度来讲,就我国本身的医疗体制现状,健康管理的概念有点超前,这一点在先前国内出现的一些健康管理公司发展曲折中可以得到证实。比如,“好医生”现在变成一个专业培训机构,三九健康网到今天为止依然是信息门户网站等等,而更多的提出健康管理概念的公司实际上只是体检公司,与健康管理的实质相去甚远。所以尽管健康管理已经提出很多年,以前也有零星地出现,但都没有成气候。

    综上所述,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方面,健康管理应该有所作为。而一些健康管理公司动辄以拥有多少家三甲医院的网络、拥有多少重量级专家资源为卖点的做法,却有可能导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进一步恶化。政府显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加强了调控,但是调控对这些公司来说,似乎又失去了公平性。

    因而,要让第三方健康管理公司像西方国家那样发挥作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医药经济报2006年 医院周刊第12期(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