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1206389
防艾滋病 性安全要警钟长鸣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德隆

    《艾滋病女生日记》真实地记述了武汉某大学二年级学生朱力亚因学业超常优秀而得到系领导、教师和同学的赞扬,犹如朝霞,光彩烁烁,前途光明,很令人羡慕。一次偶然机会,她邂逅了来华留学生马浪,一见钟情,很快由朋友发展成恋人,并多次偷吃禁果。但天不作美,这个留学生竟是即发病的艾滋病患者,不久被驱逐出境,朱力亚因此染上艾滋病毒,被遣返回乡。该书在全国发行后,媒体相继转载,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对在校大学生而言,是部警世之作,从中吸取的教训是多方面的。

    防艾知识缺乏酿悲剧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烈是主流,但也有不少的学生过早地追求“性福”而对艾滋病的知识却一无所知,堪称“艾盲”。自1985年我国出现首例艾滋病以来,至今已有65万人被感染、发病和死亡。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防艾控艾极为重视,各种媒体积极配合广泛宣传防艾知识,约七成城镇居民都知道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超级癌症。而部分大学生和社会青年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似乎与己无关,是个非常遥远的疾病,像书中女主人那样,几乎到了麻木不仁的程度。她的情人马浪,经常反复感冒发烧、咳嗽,每次都持续半月之久,面部、口唇疱疹一批又一批出现,身体日渐消瘦疲乏,是典型的艾滋病早期征兆,但都被热恋中的感情湮没了。当马浪因艾滋病被勒令出境的那天,为了挽留他的所谓爱心,报答他的所谓感情,竟又一次答应他的性欲望,那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性自由酿成的苦酒遗害无穷 二十世纪中期性解放、性自由的浪潮席卷西方世界,艾滋病泛滥成灾,对人类健康、社会经济和政治造成巨大的破坏。到二十世纪晚期,在非洲的一些国家,因艾滋病大流行,致居民大批死亡,人均寿命由50岁降至36岁,“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惨景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国民经济因此滑到崩溃的边缘;许多人穷困僚倒,社会秩序混乱。而我国某些年轻人和大学生也受到性自由的影响,因此染上艾滋病还不知道是怎么会事;某些地区婚前性行为高达七成以上,卖淫嫖娼,非法采血,吸毒贩毒屡禁不止,由此带来的后果不寒而栗;那位锦绣前程的朱力亚因艾滋病毒不仅延误了学业,风华正茂的生命也危在旦夕,一场美好的姻缘成了悲剧,与此同时,给养育她的父母造成的心理创伤会永不愈合。

    涉外婚姻要谨慎 涉外婚姻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往往感情用事,仓促上阵,缺乏周密考虑,或被经济等因素驱动,因而出现的麻烦事屡见不鲜。众所周知,艾滋病在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受性自由和卖淫嫖娼的影响,其发病率和感染率甚高,有的高达46、55%,这无疑给涉外婚姻者敲响警钟。马浪这个美国医学本科毕业生,又来中国继续深造,难道他真的不知道自己已染上艾滋病毒吗。为骗取爱情发泄性欲,竟用软刀子杀人。这类犯罪行为,很值得我们深思。朱力亚正是忽略了这一关键问题,而招来杀身之祸。教训是何等的深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