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振兴路在何方?
《热点透视》安徽中医人才紧缺,已经到了后继乏人乏术的“濒危状态”。而现在中医药又具有广阔的服务领域,这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创造了新的空间。请看---
中医振兴路在何方?
安徽作为“华佗故里,药材之乡”,新安医学的发源地,中医药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发挥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这一特色和优势,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中医药后继乏人
到2005年底,全省中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3337人。虽然中医药队伍人数不少,但整体素质不高。在全省中医医疗机构中,执业医师4349人,执业助理医师654人,还有一部分确有专长的乡村中医,但真正有较高学术造诣并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寥若晨星。优秀的中医管理人才更为缺乏。
更为令人尴尬的是,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现行的中医药院校教育存在不少弊端,部分院校人才教育先天性不足,导致中医人才紧缺。中医已经到了后继乏人乏术的“濒危状态”。
据统计,我省人均中医资源在全国排名比较靠后,中医医疗服务量占医疗服务总量的比例也较低。
由于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发挥不够,直接影响了临床疗效,制约了中医事业的发展。一些中医机构为了生存和发展,偏离了中医院办院方向,中医业务比例和综合服务功能持续下降。
此外,目前我省的中医药科研能力不强。到目前为止,我省还没有一家完整的中医药科研机构。
中医药市场广阔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随着全球性“回归自然”热的兴起,中医药安全有效的特色优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关心和研究中医药的人越来越多,全球性学习、应用、研究中医的热潮逐渐高涨,中医药国际声誉日隆。目前,国际植物药市场已呈现出超出化学药品2倍以上速度的快速增长趋势。
中医药的经济学优势十分明显。据2005年卫生统计,我省中医医院门诊平均每诊疗人次费用为79.42元,比综合性医院费用低28.12元,平均每出院者住院费用为2938.48元,比综合性医院费用低609.99元。按照这一比例测算,如果中医的服务量提高10%,仅此一项就能为人民群众节省医疗费2亿多元。中医应当而且能够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中医药在农村卫生工作中具有广阔的服务领域。在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仍未根除,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医中药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在农村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特别是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老病、亚健康状态调整及养生、保健等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使中医药的服务需求潜力大增,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创造了新的空间。
振兴中医刻不容缓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对中医药的投入,我省也将中医药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和“861行动计划”。在中部崛起和中医药国际化热潮中,打造安徽中医品牌,振兴和发展安徽
中医药事业机不可失。
发展中医事业,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但重要的还是切实加强中医的自身建设,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提高中医药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贡献率,这既是中医机构自身建设的立足点更是其归宿。
有识之士认为:当前,中医医疗机构要以中医药技术服务为主要手段,不能为了经济利益,削减中医特色科室或有中医特色的诊疗项目,不能盲目依赖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而忽视中医“望、闻、问、切”应用;对能用中医药为主或可以单独使用中医药解决的病症,要采取中医药的方法;对一些配合使用中医药方法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的病症,也要应用中医药方法;要重视整合使用各种中医治疗手段,坚持走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发展之路。
拓宽服务领域,开展错位竞争,遏制中医药阵地缩小的势头。各级中医药机构一要加大对优势病种的临床研究,筛选出能够充分体现“简、验、便、验”特点的专病和相应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二是要注重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扩大临床应用范围;三是要主动开辟亚健康服务市场。
“十一五”期间,我省将进一步加大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力度,计划投入1800万元用于中医特色医疗和重点专病建设。同时,每年拿出20万经费资助“江淮名中医”培养。并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20所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名牌中医医院。这对广大中医药机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安徽中医药品牌再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中医振兴路在何方?
安徽作为“华佗故里,药材之乡”,新安医学的发源地,中医药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发挥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这一特色和优势,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中医药后继乏人
到2005年底,全省中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3337人。虽然中医药队伍人数不少,但整体素质不高。在全省中医医疗机构中,执业医师4349人,执业助理医师654人,还有一部分确有专长的乡村中医,但真正有较高学术造诣并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寥若晨星。优秀的中医管理人才更为缺乏。
更为令人尴尬的是,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现行的中医药院校教育存在不少弊端,部分院校人才教育先天性不足,导致中医人才紧缺。中医已经到了后继乏人乏术的“濒危状态”。
据统计,我省人均中医资源在全国排名比较靠后,中医医疗服务量占医疗服务总量的比例也较低。
由于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发挥不够,直接影响了临床疗效,制约了中医事业的发展。一些中医机构为了生存和发展,偏离了中医院办院方向,中医业务比例和综合服务功能持续下降。
此外,目前我省的中医药科研能力不强。到目前为止,我省还没有一家完整的中医药科研机构。
中医药市场广阔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随着全球性“回归自然”热的兴起,中医药安全有效的特色优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关心和研究中医药的人越来越多,全球性学习、应用、研究中医的热潮逐渐高涨,中医药国际声誉日隆。目前,国际植物药市场已呈现出超出化学药品2倍以上速度的快速增长趋势。
中医药的经济学优势十分明显。据2005年卫生统计,我省中医医院门诊平均每诊疗人次费用为79.42元,比综合性医院费用低28.12元,平均每出院者住院费用为2938.48元,比综合性医院费用低609.99元。按照这一比例测算,如果中医的服务量提高10%,仅此一项就能为人民群众节省医疗费2亿多元。中医应当而且能够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中医药在农村卫生工作中具有广阔的服务领域。在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仍未根除,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医中药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在农村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特别是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老病、亚健康状态调整及养生、保健等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使中医药的服务需求潜力大增,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创造了新的空间。
振兴中医刻不容缓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对中医药的投入,我省也将中医药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和“861行动计划”。在中部崛起和中医药国际化热潮中,打造安徽中医品牌,振兴和发展安徽
中医药事业机不可失。
发展中医事业,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但重要的还是切实加强中医的自身建设,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提高中医药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贡献率,这既是中医机构自身建设的立足点更是其归宿。
有识之士认为:当前,中医医疗机构要以中医药技术服务为主要手段,不能为了经济利益,削减中医特色科室或有中医特色的诊疗项目,不能盲目依赖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而忽视中医“望、闻、问、切”应用;对能用中医药为主或可以单独使用中医药解决的病症,要采取中医药的方法;对一些配合使用中医药方法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的病症,也要应用中医药方法;要重视整合使用各种中医治疗手段,坚持走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发展之路。
拓宽服务领域,开展错位竞争,遏制中医药阵地缩小的势头。各级中医药机构一要加大对优势病种的临床研究,筛选出能够充分体现“简、验、便、验”特点的专病和相应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二是要注重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扩大临床应用范围;三是要主动开辟亚健康服务市场。
“十一五”期间,我省将进一步加大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力度,计划投入1800万元用于中医特色医疗和重点专病建设。同时,每年拿出20万经费资助“江淮名中医”培养。并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20所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名牌中医医院。这对广大中医药机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安徽中医药品牌再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