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医业 > 医家 > 正文
编号:11161848
辨证辨病互参 临证医理相促--眼科专家祁宝玉谈中医眼科学习
     中医眼科是建国以来发展较为迅猛的一个学科,北京中医药大学祁宝玉教授临证40余年,专攻中医眼科,在中医眼科临证、教学方面多有心得,日前祁老在北京同仁医院中医专家特需门诊出诊,诊疗之余,他向笔者分享了他40余年学习实践中医眼科的经验,希望对后学之人有所帮助。

    辨证辨病互参

    祁老认为中医眼科是一个特殊的学科,必须辨证辨病相结合,辨证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以四诊八纲为依据,认识疾病变化。从中医整体观念来看,眼科的疾病,其实关乎周身,所以眼科的辨证非仅限于眼部局部,必须全身辨证;而科技的发展,很多检测仪器观测到过去肉眼看不到的眼部病变,这些现代科技的指征变化中医也必须在诊疗中加以考虑,这即是辨病,辨病包括中医的病,也包括西医的病,很多内障眼病的眼底变化和西医必要的理化检查;所谓互参,是指辨证与辨病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相互参照,如果没有现代科技提供的扩大的望诊,单靠中医传统辨证,会给治疗带来困难,例如眼底血证,中医学对本病只有描述性的记载,《张氏医通·七窍门》在“珠中气动”一条下写:“视瞳神深处,有气一道,隐隐袅袅而动……”,依靠现代检查我们不仅可以确诊眼底出血,连出血的程度和部位都可以发现,再根据中医整体辨证为脾不统血所致,用归脾汤治疗,结合检查眼底出血量的改变和色泽新旧的变化,在止血药的使用上就有更大把握。

    临证医理相促

    所谓临证即要多临床,多看病,多接触病人,即“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这也体现了临床是中医的灵魂,因为只有临证才能检验疗效,有了疗效才能巩固医学思想,热爱专业,年轻大夫只有通过临证发现自己的不足,有目的地去学习、请教老大夫,才能把所学的理论贯穿起来,逐步提高疗效,而中医延绵兴旺,关键是疗效。要想提高疗效,还要重视继承学习经典著作,作为中医眼科,不但要继承钻研眼科知识,而且要旁及诸科,尤其是中医经典、中医内科和中药本草,因为眼病的发生,无论内障、外障均与脏腑经络气血失调有关,古代眼科名医倪维德、黄庭镜,现代眼科名家陆南山、陈达夫等都不仅眼科造诣深厚,而且诸科、经典、本草俱精。例如老年人多发眼病,而老年眼病多全身兼有痰饮、眩晕、心悸、消渴等,若想取得良效,仅有中医眼科功底,不具备内科技能,恐难完成,对疑难眼病更是如此,为此,《刘渡舟医学全集》、朱良春的《医学微言》、印会河的《中医内科新论》以及《中华本草·精选本》几乎是祁老案头常备之物。对于与眼科有关的西医书籍,也要有目的地重点查阅,例如眼科激素的使用,常用眼科外用药的遴选,而具体眼病的诊断鉴别和治疗方面的前沿知识,也要随时更新,只有反复地这样从临床回到书本,再由书本回到临床,临证医理相促,才能达到启明造化。

    最后,祁老语重心长地告诫年轻学人,作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中医大学生,他在校学习6年多,毕业前一年即跟随唐亮臣、唐由之专攻中医眼科,毕业后留校筹备中医眼科教研组,而后又随韦文贵老师进修,毕业40余年始终没离开中医眼科临床与教学,由于天资有限,从来不敢偷懒懈怠,但仍感对中医眼科这门医学,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对一些疑难眼病仍达不到理想疗效,所以年轻医生一定要博采众家,学有专科,站在广博精深的角度上去攻中医眼科。目前祁老已年届七旬,虽已退休,但仍遵守以上原则,临床不断,攻读不辍,其孜孜进取之心,堪为年轻人的楷模。(马小丽 北京同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