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不食草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2日
[点击上图放大] |
[点击上图放大] |
【药 名】:鹅不食草
【拼 音】:EBUSHICAO
【英文名】:Small Centipeda Herb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带花全草。
【功 效】:祛风,散寒,胜湿,去翳,通鼻塞。
【主 治】:治感冒,寒哮,喉痹,百日咳,痧气腹痛,阿米巴痢,疟疾,疳泻,鼻渊,鼻瘪肉,目翳涩痒,臁疮,疥癣,跌打。
【性味归经】:辛,温。①《履CHAN岩本草》:"温,无毒。"②《医林纂要》: "辛苦,温。"
《得配本草》: "入手太阴经气分。"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捣汁。外用:捣烂塞鼻、研末搐鼻或捣敷。
【别 名】:食胡荽(《品汇精要》)、野园荽(《濒湖集简方》)、鸡肠草(《纲目》)、鹅不食(《生草药性备要》)、地芫荽(《医林纂要》)、满天星、沙飞草、地胡椒、大救驾(《简易草药》)、三节剑(《分类草药性急)、山胡椒、连地稗(《岭南采药录》)、球子草(《广州植物志》)、二郎戟、小救驾(《贵州民间方药集》)、杜网草、猪屎草(《福建民间草药》)、砂药草(《江苏植药志》)、白地茜(《南宁市药物志》)、猪屎潺(《广西中药志》)、通天窍(《四川中药志》)、雾水沙、猫沙、小拳头(《广东中药》)、铁拳头、散星草、地杨梅、三牙钻、蚊子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白珠子草(《福建中草药》)
【处方名】:鹅不食草、鹅不食、不食草、鲜 鹅不食草、鲜石胡荽、石胡荽等
【商品名】: 鹅不食草,石胡荽。以带有花蕾、色青绿、干燥、无泥土等杂质、嗅之作嚏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川、贵州、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花开放时采收,去净泥杂,晒干。
【拉丁名】:药材 Herba Centipedae原植物 Centipeda minima(L.)A.Br.Et Aschers.
【炮制方法】:拣净杂质,切段,晒干。
【考 证】:出自《食性本草》; ①《品汇精要》:"食胡荽,春生苗叶,茎圆而中空,折之有白汁。节间生叶,青绿色。其花细白,至夏作丛而开,子叶与胡荽无异。此草鹅皆不食,故名鹅不食草。"②《纲目》:"石胡荽,生石缝及阴湿处,小草也。高二、三寸,冬月生苗,细茎小叶,形状宛如嫩胡荽,其气辛熏不堪食,鹅亦不食之。夏开细花,黄色,结细子,极易繁衍,僻地则铺满也。"
【生药材鉴定】:干燥的全草,相互缠成团,灰绿色或棕褐色。茎细而多分枝,颜色较深,质脆易断,断面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的髓或已形成空洞。叶小,多皱折、破碎不全,完整的叶片呈匙形,边缘有3~5个锯齿,叶脉不明显,质极脆,易碎落。头状花序小,球形,黄色或黄褐色。微有香气,久嗅有刺激性,味苦、微辛。以灰绿色、有花序、无杂质、嗅之打喷嚏者为佳。显微鉴定:粉末:棕绿色。①叶表皮细胞表面观垂周壁薄,波状弯曲;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及毛茸。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6个。②腺毛侧面观倒圆,4,6或8细胞排成2,3或4 层,有角质层;顶面观鞋底形,细胞成对排列,内含黄色物。③花冠表皮细胞向外延伸呈绒毛状突起,表面有角质条纹。④非腺毛 3细胞,2列性,1列为单细胞,稍短,另列为2 细胞,基部细胞较短,壁一侧增厚,上部细胞长,先端常呈钩状或卷曲;非腺毛上部2/3 表面有微细角质纹理。单列非腺毛多碎断,完整者5-6细胞,顶端细胞极细长。⑤茎表皮细胞表面观垂周壁稍厚,表面隐约可见角质条纹。⑥花粉粒类圆形,直径15-22μm,具3孔沟,表面有刺。此外,有根、根茎表皮细胞,导管,木纤维,苞片厚壁细胞等。
【中药化学成分】:全草中含多种三萜成分、蒲公英赛醇( Taraxe-rol)、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山金车烯二醇(Arnidiol),及另一种未知的三萜二醇(C30H50O2,熔点2O4~206℃)。尚含有豆甾醇、谷甾醇、黄酮类、挥发油、有机酸等。全草含挥发油,另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有其棕榈酸酯和醋酸酯、山金车甾醇(arnidiol)、豆甾醇、β-谷甾醇、羽扇豆醇及其醋酸酯、廿六醇。并含一种倍半萜内醋(6-O-senesioyl,plenolin)、山金车内酯C(arnicolide C)、橙花菌素酰胺乙酸酯(aurantiamide acetate)、槲皮素3,3′-二甲醚(quercetin 3,3′-dimethyl ether)、槲皮素3-甲醚(quercetrin 3-methylether)及芹菜素(apigenin)。尚含三萜皂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