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同性恋 远离艾滋病
同性恋是艾滋病的高发人群,然而在中国这个人群的健康状况却因为受歧视而收到忽视。其实,艾滋病身边的人是很容易受感染了,为了健康,请一起帮助同性恋者远离艾滋病吧。
同性恋: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他们圈内互被称为“同志”,用大众的称谓是同性恋者。10年前,同性恋这三个字一出现,会被看成是洪水猛兽,甚至被认为是在“犯罪”。后来,这种行为又被归结为心理疾病,这个群体的成员被当作病人看待。直到近些年,这种性取向才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少数人的自然现象。
8月31日,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与艾滋病防治科科长谷渊对记者说,男同性恋人群的特殊性行为方式,使他们成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男性同性恋者约占人群的2%至5%,2005年在沈阳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中,同性恋者占被感染人数的20%。
谷渊说,是一位母亲的求助,更激发了疾控中心帮助这个特殊人群预防艾滋病的责任感。
心痛母亲,求助医生
“我儿子是同性恋,我该怎么办啊,能不能有人来帮帮他啊?”在经过无数次的犹豫与困惑之后,一位母亲向疾控中心的医生敞开了心扉。
“我儿子正在一所外地大学读书。大一那年寒假,他整天不着家。我问他干什么去了,他说看同学去了。起初我没太当回事儿,后来我无意中发现他所谓的同学其实只有一个,还是个男的,而且根本不是他的同学。我感觉他们的交往不太正常,超出了一般男孩之间的交往。”
巨大的不安促使母亲翻开了儿子的日记,真相如五雷轰顶!日记里面,儿子记下了他对那名男子的爱恋。当天晚上,儿子回到家,她当面追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子说了实话。
原来,儿子读高二时去一个浴池洗澡时认识了那个男人。最开始儿子也很害怕,但后来觉得很想和那个男人相处,见不到时,就特别想他。两人交往已经有三年了。说完这些,儿子看到泪流满面不知所措的母亲,痛心地发誓:“妈妈,我一定改,我保证再也不和那个人交往了。”
但事情并不像这位母亲想象的那么简单。儿子返校后,每个月的手机话费竟高达400多元钱。面对母亲的质问,他终于承认还是打给那个男人的。这时,母亲从杂志上看到同性恋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非常害怕儿子会染上艾滋病,因此来求助于医生。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面对前来求助的母亲,医务人员向她讲解了同性恋者在情感需求和性行为上是以同性作为对象的,虽然和大多数人不同,但就如同有人爱吃萝卜、有人爱吃白菜一样,完全是自然现象。然而,由于同性恋具有隐蔽性、多性伴的特点,而且没有怀孕的压力,所以很少使用性安全用品,还存在一些不健康的性行为。这些都给艾滋病的传播带来隐患,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和教育。
医务人员通过大量的讲解和工作使这位母亲从巨大的悲痛中走出,开始理解儿子的心情。在母亲的引导下,儿子和他的“同志”来到市疾控中心,进行了有关艾滋病病毒的检验,还好都是阴性。医生对他们进行了预防艾滋病的指导。从此,他们同医务人员成为朋友,并成为“沈阳阳光同志关爱小组”的志愿者。
走出阴影,走向阳光
由于男同性恋人群的特殊性和隐蔽性,依靠同性恋者互相转告、滚雪球似的同伴教育成为针对这一人群防艾滋病的主要干预方式。三年来,疾控中心的医生们的努力换来同性恋者的信任。每逢“沈阳阳光同志关爱小组”有活动,小组的成员都前来邀请医生们参加,医生们向他们分发用世界卫生组织等申请来的资金印刷的防艾小册子。
该小组过去的活动一直是在比较安静的室内,也不希望他人知道。在医生的引导下,从去年开始,小组的组织者利用大秧歌这个具有东北特色的群众文体项目为载体,把关爱和宣传活动带到户外。阳春三月的中山广场,晚上6时30分,关爱小组的防艾宣传演出开始。随着歌舞表演,志愿者们将安全套和一些防艾的宣传品向观众免费发放,医生们现场解答群众的一些疑惑。
抗击疾病,为了家人
男性同性恋者一旦被艾滋病病毒感染,传染家人的几率非常高,而且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各级疾控中心不仅要在这些同性恋者自愿的基础上,免费为他们进行检查、检验,还要帮助他们预防和抗击疾病。
有一对男性同性恋者不幸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医务人员不仅要定期免费为他们进行检验,免费为他们发放药品,还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关怀。谷渊告诉记者,这对男士也如异性夫妻那样组成了“家庭”,分别担任“丈夫”和“妻子”。他们的家收拾得十分整洁。但是,疾病和死亡的恐惧使他们心理失衡,生活出现了不和谐音。
为了让他们能够平静面对疾病、延长生命,今年五一期间,疾控中心负责医治他们的一位女医生放弃假期,开着私家车带他们出去游玩。置身于美好的自然景色中,在医生的耐心劝导下,这对“夫妻”化解了矛盾,并表示要在“同志”的活动小组中现身说法,让大家提高防艾意识,珍惜健康和生命。 (记者胡晓震)
同性恋: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他们圈内互被称为“同志”,用大众的称谓是同性恋者。10年前,同性恋这三个字一出现,会被看成是洪水猛兽,甚至被认为是在“犯罪”。后来,这种行为又被归结为心理疾病,这个群体的成员被当作病人看待。直到近些年,这种性取向才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少数人的自然现象。
8月31日,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与艾滋病防治科科长谷渊对记者说,男同性恋人群的特殊性行为方式,使他们成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男性同性恋者约占人群的2%至5%,2005年在沈阳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中,同性恋者占被感染人数的20%。
谷渊说,是一位母亲的求助,更激发了疾控中心帮助这个特殊人群预防艾滋病的责任感。
心痛母亲,求助医生
“我儿子是同性恋,我该怎么办啊,能不能有人来帮帮他啊?”在经过无数次的犹豫与困惑之后,一位母亲向疾控中心的医生敞开了心扉。
“我儿子正在一所外地大学读书。大一那年寒假,他整天不着家。我问他干什么去了,他说看同学去了。起初我没太当回事儿,后来我无意中发现他所谓的同学其实只有一个,还是个男的,而且根本不是他的同学。我感觉他们的交往不太正常,超出了一般男孩之间的交往。”
巨大的不安促使母亲翻开了儿子的日记,真相如五雷轰顶!日记里面,儿子记下了他对那名男子的爱恋。当天晚上,儿子回到家,她当面追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子说了实话。
原来,儿子读高二时去一个浴池洗澡时认识了那个男人。最开始儿子也很害怕,但后来觉得很想和那个男人相处,见不到时,就特别想他。两人交往已经有三年了。说完这些,儿子看到泪流满面不知所措的母亲,痛心地发誓:“妈妈,我一定改,我保证再也不和那个人交往了。”
但事情并不像这位母亲想象的那么简单。儿子返校后,每个月的手机话费竟高达400多元钱。面对母亲的质问,他终于承认还是打给那个男人的。这时,母亲从杂志上看到同性恋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非常害怕儿子会染上艾滋病,因此来求助于医生。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面对前来求助的母亲,医务人员向她讲解了同性恋者在情感需求和性行为上是以同性作为对象的,虽然和大多数人不同,但就如同有人爱吃萝卜、有人爱吃白菜一样,完全是自然现象。然而,由于同性恋具有隐蔽性、多性伴的特点,而且没有怀孕的压力,所以很少使用性安全用品,还存在一些不健康的性行为。这些都给艾滋病的传播带来隐患,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和教育。
医务人员通过大量的讲解和工作使这位母亲从巨大的悲痛中走出,开始理解儿子的心情。在母亲的引导下,儿子和他的“同志”来到市疾控中心,进行了有关艾滋病病毒的检验,还好都是阴性。医生对他们进行了预防艾滋病的指导。从此,他们同医务人员成为朋友,并成为“沈阳阳光同志关爱小组”的志愿者。
走出阴影,走向阳光
由于男同性恋人群的特殊性和隐蔽性,依靠同性恋者互相转告、滚雪球似的同伴教育成为针对这一人群防艾滋病的主要干预方式。三年来,疾控中心的医生们的努力换来同性恋者的信任。每逢“沈阳阳光同志关爱小组”有活动,小组的成员都前来邀请医生们参加,医生们向他们分发用世界卫生组织等申请来的资金印刷的防艾小册子。
该小组过去的活动一直是在比较安静的室内,也不希望他人知道。在医生的引导下,从去年开始,小组的组织者利用大秧歌这个具有东北特色的群众文体项目为载体,把关爱和宣传活动带到户外。阳春三月的中山广场,晚上6时30分,关爱小组的防艾宣传演出开始。随着歌舞表演,志愿者们将安全套和一些防艾的宣传品向观众免费发放,医生们现场解答群众的一些疑惑。
抗击疾病,为了家人
男性同性恋者一旦被艾滋病病毒感染,传染家人的几率非常高,而且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各级疾控中心不仅要在这些同性恋者自愿的基础上,免费为他们进行检查、检验,还要帮助他们预防和抗击疾病。
有一对男性同性恋者不幸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医务人员不仅要定期免费为他们进行检验,免费为他们发放药品,还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关怀。谷渊告诉记者,这对男士也如异性夫妻那样组成了“家庭”,分别担任“丈夫”和“妻子”。他们的家收拾得十分整洁。但是,疾病和死亡的恐惧使他们心理失衡,生活出现了不和谐音。
为了让他们能够平静面对疾病、延长生命,今年五一期间,疾控中心负责医治他们的一位女医生放弃假期,开着私家车带他们出去游玩。置身于美好的自然景色中,在医生的耐心劝导下,这对“夫妻”化解了矛盾,并表示要在“同志”的活动小组中现身说法,让大家提高防艾意识,珍惜健康和生命。 (记者胡晓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