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1177662
东北三省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19日 中国中药材GAP网
     作者:丁立威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06-9-18报道

    我国是中药资源产量、蕴藏量、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中药消费国。在我国中药材市场上,东北三省所产的野生中药材以“北药”著称,享誉国内外市场,成为我国中药企业以自然资源为原料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

    进入21世纪后,东北三省野生动植物药材资源日渐匮乏,其产量呈逐年下滑之势,市场缺口加大,已成为我国一些大型中药企业开发生产和我国出口创汇的一大“瓶颈”。东北三省野生药材资源的枯竭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后遗症”,已引起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他们从上年开始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实现我国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野生药材资源逐年锐减

    在上个世纪50年代之前,东北三省野生中药材(植物药材、动物药材)资源丰富,其中黑龙江和吉林两省野生药材的品种和蕴藏量,仅次于野生药材品种最多的四川。据有关部门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次野生药材资源普查统计显示,东北三省动植物药材达1052种,可作为商品的有518种,总蕴藏量多达72亿公斤,价值133亿元之巨,其中黑龙江省野生药材蕴藏量约为27亿公斤,价值50亿元左右;吉林省野生药材蕴藏量约为30亿公斤,价值55亿元左右;辽宁省野生药材蕴藏量约为15亿公斤,价值28亿元左右。东北三省中药材的分布带自西向东大都分布在每个省的东部山区,由于东北地区地跨温带及寒温带,地带性植被与国内其它地区不同,多样性植物区系的特点是植物资源种类较少,但种群数量大,可采经济量非常丰富。在植物药材类中,有许多是东北地区的代表性道地药材,除有野山参、人参、刺五加、甘草、麻黄、香柴胡、平贝母、黄芩、桔梗、远志等著名药材之外,还有关防风、关龙胆、关苍术、关升麻、关黄柏、关木通、辽五味子、辽细辛、辽藁本等冠以东北地区著名的道地药材,历来为国内外市场所青睐,是畅销品种。在动物药材类中,梅花鹿茸、马鹿茸、虎骨、豹骨、麝香、熊胆、蛇胆、蛇蜕、林蛙、蟾酥等,在国内药材市场上久负盛名,热销不衰。

    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期,东北三省野生药材还处于一种良性有序的采挖捕杀之中,但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中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对中药材原材料的需求呈逐年上升之势,以及在利益的驱动下,东北三省野生药材产区的农民、林场农牧场工人、下岗工人以及城市乡镇的赋闲人员,每当药材产新之时,进行大规模扫荡、掠夺式地滥采滥挖滥捕杀,加之开垦荒地、放牧、修路及开发区等一些原因,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减弱了野生中药材资源的再生,甚至使中药资源面临可持续发展危机,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动植物药材产量急剧下降,许多种类濒临灭绝。前不久,东北三省有关部门的一项专题调查结果显示,中药材蕴藏量(估算)2004年已下降至80%左右,即:由上世纪80年代的72亿公斤降至14.4亿公斤,其中:野山参蕴藏量下降98%;刺五加、甘草、麻黄、香柴胡、远志、关苍术、辽藁本、辽细辛、关黄柏、山豆根、关升麻等的蕴藏量已下降至90%以上,动物药材类中的虎、梅花鹿、黑熊、麝香、林蛙等数量逐年大幅下滑,已濒临绝迹。

    保护中药资源对策

    近几年来,东北三省政府有关部门为保护东北地区的中药材野生资源,实现我国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有:

    一、出台新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

    从上年至今,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相继出台了新修订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

    《条例》明确规定国家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有:豹、麝、梅花鹿;国家二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有:马鹿、黑熊、棕熊、林蛙、人参、甘草等;国家三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有:刺五加、五味子、防风;省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有:桔梗、知母、柴胡等。

    同时三省依据省情建立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一是濒临灭绝状态的稀有珍贵野生药材物种分布地域;二是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物种已经遭到破坏,经保护能够恢复自然生态的地域;三是资源严重减少的主要常用野生药材物种分布集中的地域;四是对人体、治病具有特殊作用的野生药材分布的地域。据悉,为保护野生药材使其滋养,各省还规定采挖和收购野生药材应当取得《野生药材收购许可证》,无证者一律禁挖禁收禁运,否则予以相应处罚。

    二、大力组织濒临灭绝物种的名贵药材人工种养

    对市场急需、缺口大短期难以缓解、濒临灭绝的物种山参、甘草、防风、刺五加、柴胡、知母、远志、辽藁本、红豆杉、关苍术、关龙胆、虎、豹、麝、梅花鹿、黑熊、林蛙等珍贵品种建立相关品种的GAP生产示范基地,逐步实现野生药材的人工替代,以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

    三、多渠道多层次开展资源警示教育

    三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流动车等多种形式开展资源警示教育,在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中树立科学资源观,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中药资源。

    东北三省有关部门在做了上述几项工作之后,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一是各省已相继建立了人参、甘草、防风、柴胡、黄芪、北沙参、北五味子、关黄柏、关龙胆、关苍术、辽细辛以及熊、梅花鹿、林蛙等生产基地,用GAP技术组织生产,产品与市场对接,一些产品已大量供应国内外市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滥采挖滥捕杀现象大为减少,据有关部门统计,违规采挖收购人员今年较往年减少70%左右,有效地保护了野生资源;三是三省有关部门着手申请资金、组织人力对本省野生药材资源的蕴藏量、药材分布、品种的增减、破坏的状况、市场需求量等进行普查,实行数据库管理,并建立健全中药材种植、饲养基地和野生药材种质资源库,同时加强技术指导,将人工培育和繁殖的珍稀、濒危野生药材物种移植或放回原有的自然环境中,恢复其野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