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医业 > 医院 > 正文
编号:11204175
传承国粹 杏林流芳--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建院五十年回顾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走过了五十年的风雨历程,半个世纪的流金岁月造就了“辽宁中医人”的智慧和勇气。翻开医院史册,其发展变化的画卷,谱写了广博灵动的创业篇章,记录了中医人艰苦跋涉,风雨兼程,勇于登攀的雄健身影。

    走进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国古代名医先贤的画像如同灿烂的星辰悬挂于医院门诊大楼的走廊墙壁之上。这是一个展示中医传统文化的时间隧道,也体现医院传承国粹启迪后辈的宗旨。五十年来,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一直在这里传承,引领着医院前进的步伐,滋润着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的心田。

    春华秋实五十载——医院发展历程篇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前身——辽宁省中医医院诞生于1956年6月,是建国后成立较早的省级中医医疗机构之一。当时,辽宁省卫生厅将省内一大批知名中医专家汇集于此,那时李玉奇、彭静山、王文彦等老一辈的名医在此悬壶济世,形成了医院独具特色的中医诊疗体系,在辽宁、东北乃至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几经风雨,几经波折,50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小院落早已变成高楼大厦,并在全国中医院发展的洪潮中扬帆破浪,成为全国示范中医院、文明服务示范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并跨入了三级甲等中医院的行列。如今医院占地总面积达到5.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7.6万平方米,总资产5.5亿元人民币,日均门诊量3000余人次,编制床位830张。设一级医疗科室19个,二级医疗科室29个,医技科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重点学科1个、重点专科3个、省重点学科1个、省级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10个、重点专病49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点4个、硕士点覆盖率100%。现有教职工1622人,专业技术人员1172人,正高职134人,副高职169人;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116人,国家级名医9名,省级名医20名。

    快马扬鞭满眼春——和谐团队篇

    保持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走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之路。新一届领导班子自2003年末上任至今,在院长杨关林教授的带领下,坚持中医办院方向,时时把握市场“脉搏”,在竞争中拓渠道、挖潜力,为传承中医,秉持特色不断探索。面对医改的冲击和负债,他们没有退而求其守,避而求其稳,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新理念、新举措、新作风、新形象”的指导下,制定了一系列医院发展战略和目标。他们在汲取行业成功经验的同时,以极具创新的前瞻性思维、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让医院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之路。通过建立科学选拔任用干部机制,实行了党政兼职,使一批年富力强、综合素质好、高学历的同志走上了中层干部岗位。科学有序管理的形成,为医院的发展建设注入了活力,达到了“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的境界。医院建立了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奖励业绩突出科室,奖励荣获市级以上各类称号人员,充分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真正体现出人性化管理。在这些坚实的基础之上医院收获了一项又一项丰硕成果,发挥医院在省内中医药界的“龙头”作用,率先成立辽宁省中医医疗集团。推动省内20多家兄弟单位的再发展和优势资源的整合;在苏家屯地区成立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这一举措不但使医院资产增长近亿元,更为打造一所中西医结合医院拓宽了发展空间;复名“辽宁省中医院”这个品牌名称。它的复名对该院保持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走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之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医院还在发展专科专病,实施名牌战略的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将针灸、推拿、理疗等一系列有特色的非药物疗法展示给世界,受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同行的关注。近年来,医院共接待来访、学术交流、医疗合作15942人,派出国外参加国际会议358人,近五年援外医疗合作开设专家门诊派出专家176人,建医疗合作办学单位15个,培训2032名国外临床研修生、留学生、研究生。通过这些举措极大的提高了医院的国内外知名度和声誉。

    杏林奇葩绽芬芳——医疗篇

    继承和发展是中医活力的源泉。医院在继承老一辈中医人医术和医风的同时,对现代医学兼收并蓄。充分发扬医院传统优势诊疗项目,如针灸、中医骨伤、中医妇科、中医儿科。同时大力吸收现代医学的精髓,以达到中西并举、双管齐下。

    医院注重中医药人才培养,合理构建人才梯队。该院中医药专业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的70%以上。医院的再发展与人才是息息相关的,拥有大批优秀人才是医院不断壮大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挖掘名老中医经验及学术思想的同时,以中青年医师为骨干,通过考核选拔名老中医继承人和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开拓临床诊疗思路,继承、发展、创新中医特色疗法,推进医院发展。杰出的中青年医师脱颖而出,该院现已入选省级名医及入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人才数列全国中医院校首位。合理人才梯队的形成,又使各项新技术新疗法有了新突破,如全国中医院首例单心室手术获成功、药物薰蒸治疗小儿脑瘫、耳穴压豆治疗皮肤病等,正式开展了DSA介入治疗,脑外进行经鼻孔路行颅内垂体瘤切除术成功,血管外科开展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肢体缺血性疾病获成功,心胸外科开展同时下气管支架和食管支架治疗气管、食管狭窄获得成功等,都是医院重人才,突出中医药特色的结果,这也为医院的长足发展储备了能量。

    进入新世纪以后,医院领导班子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人有专长”,创名院、名科、名医、名药,全力打造“辽宁中医”这块品牌。

    儿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学科与重点专科,在防治小儿肺炎方面,以“冬病夏治,夏病冬治”为治则,开展了“三伏、三九”贴敷疗法,内病外治治疗哮喘、气管炎,深受广大患者欢迎,同时还在治疗小儿脑瘫、紫癜性肾病、哮喘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的消化科,运用祖国医学传统理论和现代医学技术,治疗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等方面颇具特色:独创“四联法”治疗肝硬化疗效显著,大肠水疗仪的引进开创了结肠灌洗中药治疗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新途径,在国内首次提出了萎缩性胃炎“以痈论治”的学术思想,并研制了出系列中药方剂,对胃癌癌前病变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的独特中医药疗法居国内同行领先水平。

    该院拥有辽宁省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10个:骨科、内分泌科、风湿科、心血管科、呼吸科、肾内科、血液肿瘤科、妇产科、干诊科、神经内科。各科室在以中医药为治疗手段的前提下,积极发掘和创新特色疗法,并辅之以中西医结合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被广大患者所认可。

    对中医传统疗法,医院也进行了整理创新,如中医烙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眼针疗法、指压拔牙、中药薰法,骨折小夹板,中医外治等。医院的康复医学也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具有特色和个性的“绿色疗法”,为辽宁省的康复保健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医骨科、肛肠科、皮肤科、妇科等科室,还在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重大难治疾病和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预防保健的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深受群众的欢迎。

    优秀的护理队伍是医院发展的另一保障。通过开展整体护理工作和温馨服务工程,不断增强护患之间的感情沟通,把“病人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放在首位,让患者满意、家属放心。通过加强病房管理,给病人创造舒适的治疗休养环境,为病人提供更多的方便。通过加强护士的业务学习提高护理技术水平,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通过建立机动灵活的机制,以提高护理质量。通过提高护理的三级管理,将护理工作落在实处。通过不定期检查护理工作,杜绝了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通过对护理教学人员的培养,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不同方法,来不断提高她们的教学水平,以其更快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为中医培养出更多的护理专业人才。

    岐黄育人放异彩——教学科研篇

    医院在努力为临床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环境的同时,不懈探索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即形成以临床实践教学领导小组为组织保障,《临床带教科主任总负责总带教教师具体负责制》、《科室主任总负责的学士导师制》为制度保障的一体两翼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在临床教学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教学秩序和质量均明显提高。这项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学校的高度评价。

    拥有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是培育优秀学生的根本保障。医院发出“积极投身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倡议,在稳定现有教师队伍的同时,积极鼓励临床医师担任教学工作,院领导以身作则,亲自授课。为提高教学质量,从完善教研室内部结构入手,将原有20个教研室整合为13个,加大对教研室的投入,完善软硬件设施,使教研室的人力、物力、财力形成合力发挥最大效用,在全院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氛围。

    学科建设喜获丰收。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中医儿科学成功通过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家组的考核答辩,实现了医院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零的突破。同时取得中医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研究生培养水平再上新台阶,极大地提升了医院的影响力及知名度。中医儿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分别通过中管局及省学位办中期验收。

    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在“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奖的评选”中,周学文教授主持的科技部“863”课题《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关键技术及平台建设》荣获了一等奖。近年医院在省市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技术奖及辽宁省优秀论文、学术著作奖收获颇丰。国家科技部“863”课题、“973”课题、“国家基础研究项目”等国家级项目的成功申报,昭示着医院向实现“科技兴院”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经过充分论证,医院积极申报组建“辽宁省中医药临床研究所”,得到了辽宁省科技厅、卫生厅的正式批准。医院申报的I期临床研究室等13个专业全部一次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这在SFDA对已经认证的其他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中是少见的。目前医院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专业总数达19个,位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杏林桃李展新貌——精神文明篇

    医院文化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医院自身发展和适应时代进步、市场竞争的内在需要,是医院增强凝聚力、向心力、竞争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在秉承传统中医药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又创新着与时俱进的现代文化,以富有生命力的医院文化理念为依托,从树立医院的“品牌”入手,推出全新的医院文化和氛围,加快医院的发展进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打造出百姓放心的示范中医院

    医院精神是医院文化的核心。几年来医院领导积极推进医院精神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2003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伊始,就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挂帅的医院组织文化建设委员会,实行“一把手”工程,结合实际在原有“继承、求实、创新、仁爱”的医院精神基础上,又提出“追求卓越,创造一流”的医院精神和“以爱心服务患者,以诚信回报患者”的服务新理念,并将“以高科技为支撑,创建全国一流研究型中医院”作为美好的医院远景,以此深化精神文化建设。培育医院精神首先在提高人员素质上下功夫,先后出台了医疗、医辅、机关、后勤等各类人员《服务规范手册》;为中层干部编印了《干部必读》,上岗前人手一册;凝练了30条服务理念在门诊大厅滚动播出;设计出具有中医特色的医院标识;出版内刊《杏林之声》,以自己的文化阵地培育职工积极向上的爱院、爱患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将《希波克拉底誓言》与现代医学相融合,举行全院医护人员医学宣誓仪式,追寻职业道德的源泉,重塑职业形象。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创建医院品牌效益。在医院建立的寒窗工程中,全院70余名职工与百名特困生结成对子,医院还以“关爱民众,奉献社会”、“服务工业年,义诊到一线”、“贴近百姓,宣传中医”为主题,先后深入农村、工厂、社区组织各种大型义诊30余次,诊治患者5000人次,并每年派出扶贫医疗队,至今捐款、捐物、捐药及设备达5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工会、共青团工作也屡创佳绩,先后荣获全国抗非先进工会、沈阳市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并拥有2个卫生系统省级青年文明号。在2005年11月份东三省中医药行业文艺汇演中医院创编的舞蹈又喜获一等奖。

    2003年医院结合创建主题打出管理优势牌,技术优势牌,服务优势牌。在卫生厅开展“树职业道德风范,创最佳形象单位”活动中,医院被评为“最佳形象单位”。2004年的“3.15”,医院在《辽宁日报》上率先向社会做出服务承诺,并出台优质服务“千分制”考核办法,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2004年6月医院推出省内首家“一站式”服务中心,经过二年的运行,已深入患者心中,“一站式”从成立以来没发生过一起因服务而引发的纠纷和投诉。楼层分诊护士进行巡诊,随时应对和解决突发事件,仅2005年医院就在巡诊过程中发现并救治危重患者8人次。“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在省卫生厅组织的患者对医院服务满意情况调查中,患者对医院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满意率达99%,创建令患者感动服务已成为“辽宁中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医院文化建设使医院形成人才辈出的氛围,2004至2005年入选省级名医19位,入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人才9名,列全国中医院校首位。每年该院都创造条件参加四次全国培训。合理人才梯队的形成,使医院各项新技术新疗法有了突破,如全国中医院首例单心室手术的成功、药物熏蒸治疗小儿脑瘫、耳穴压豆法治疗皮肤病以及介入病房的成立和DSA的安装到位都进一步增加了医疗技术的含金量。

    医院在强化质量和服务意识的同时,从夯实制度文化入手,突出三项重点,即强化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药费用上涨,减轻患者负担;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达到“强化医院管理,诚信服务百姓,构建和谐医院”的目标。在“医院管理年”中,着重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进行强化,制定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分级护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技术准入等制度达68类近3万字。建立健全病案质量检查制,实行三级质控管理体系,对病案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完善各科室专病诊疗规范及技术操作规范,健全医疗新技术、新疗法、新项目准入、审批、监督评价制度。

    医院成立了招标办、物价办、采购办、国资产办,认真贯彻执行《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等各项法律法规,严格规范药品、设备、基建等招标程序。医院2004年推出“四新”的创新理念,即“新理念、新举措、新作风、新形象”,全院上下转变观念,统一思想,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很快便见到成效,实现扭亏为盈,就在这一年医院捧回辽宁省卫生厅厅直单位年度改革创新奖。

    药品市场是否规范是患者乃至社会最敏感的问题,也是影响医疗行业诚信的最大源头。医院为把有损医患关系的因素降到最低点,针对医疗行业中出现的乱收费、收受红包及药品回扣现象,严抓专项治理工作。出台《禁止医务人员参与药品促销的处罚规定》、《医药代表来访接待制度》等管理制度,与药品供货商签定《药品购销廉政协议书》。另外医院还对各种经费审批实行三级审核制,仅2004年全院就进行了三次专项大检查,共计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为保证来院患者明明白白消费,医院在门诊和住院处分别设立电子触摸屏、查询机和价格公示板,让患者充分了解各类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上又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从根本上杜绝分解、超标准、自立项目等收费现象的发生。“一日清单”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中,也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跨越发展再腾飞——继往开来篇

    以杨关林院长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紧紧抓住发展的历史机遇,制订了医院的远景规划,提出了以医疗工作为主体,以科研工作为依托,以教学促医疗,打造“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战略目标,全面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求真务实,加强管理,改革创新,医、教、研并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步发展,使医院各项工作全面步入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综合病房楼建设项目已正式启动,预计2008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将达6.6万平方米,床位设置可达1200张。医院正踏踏实实地向着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大目标迈进。

    五十年的积淀告诉所有关注、关心他们的人:每增加研究领域的一个半径,就是增加了解未知领域的一个半圆,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中医药才更具生命力;只有潜下心来挖掘和研究,中医药才更具鲜活力。随着医院即将拔地而起的新综合病房大楼的投入使用,他们的医疗服务半径将再次扩大。回顾五十年的发展历史和几代人的奋斗历程,一批又一批德高望重的老中医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医院,献给了人类的健康,正是他们为辽宁中医在国内和国际上赢得了巨大的影响。这一切无不让人感叹其创业、拓业的实力。

    面对成就与辉煌,“辽宁中医人”这样说:“昔日之得不足以自矜,今日之成不容以自限。”如何把医院建成群众满意、管理标准、服务优秀、技术精湛、设备领先、特色鲜明的临床研究型中医院将是他们奋斗的目标。展望未来,这艘辽宁省中医药界的航母将会在各界的支持与厚爱下,扬帆远航,再创辉煌!(郑学民 王欣宇 马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