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医业 > 医家 > 正文
编号:11292606
李家康:用银针谱写精彩人生
     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李家康教授,日前获得中国医师奖。作为获得第三届中国医师奖的五名中医之一,李家康教授用小小的银针,治疗各种疑难杂症,谱写了精彩的人生。

    李家康出生于武汉汉阳县一个中医世家。作为中医世家的第八代传人,李家康自小就对各种中医药常识和典故烂熟于心,16岁时他已经跟着父亲会认1000多种中草药,亲自采集的中草药就有300多种,19岁时已经可以独立处理患者病情。

    凭着家学的渊源,凭着对针灸的热爱,李家康一头扎进针灸的世界,精研典籍,虚心求教,亲身试验,最终练就了一手“针到病除”的绝活。至今,他的小腿上仍留有累累斑痕。

    在世界针联召开的一次大会上,李家康首次提出了“三针为主治疗球麻痹的方法”,目前该法已被国内外广为应用,并取得良好疗效。在头皮针的选穴位上也有突破,按照经络循行的路线来选择穴位,在治疗脑血管疾病上取得良好的效果。他主编的《中国足针疗法》一书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为后来出现的足针发源地之争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深深吸一口气,越放松越好。”提示患者配合针法开始吸气的一刹那,李家康干净利落地将银针插入患者腿部穴位“足三里”。紧接着,他开始大幅度地捻转、提插银针,纤细的针头银光闪烁,仿佛青龙摆尾。李家康介绍,“青龙摆尾法”最早源于金代何若愚的《金针赋》,古书虽有记载,但寥寥几笔,语焉不详。他依据文献,摸索了近20年才发展成熟。这种灸法对治疗疼痛、瘫痪、肌肉萎缩等有独特之处。经过多年的艰苦摸索,李家康摸索出了“雪里梅花一点红”、“草上飞”、“蜻蜓点水”等20余种针灸新手法,目前他能够熟练使用的针灸手法就有86种,他也是目前国内针灸界掌握针灸手法最多的几位专家之一。

    作为湖北省援外医疗队的队员,李家康曾两次到阿尔及利亚进行援外医疗工作,前后有将近5年的时间,他凭借其扎实的功底,解除了大量异国患者的痛苦。当时在距医疗队100多公里的比士卡省有一位101岁的老人突然中风偏瘫了,治疗了3个多月都不见效果,最后慕名求助中国医生李家康。李家康在为其详细诊断后,运用针灸治疗中风疾病的特色和优势,对患者进行了一个月的精心治疗,使患者基本康复。老人全家为了表示感激,祖孙三代20多人来到医院依次对李家康行使了他们当地最尊贵的礼节——“吻脚礼”。

    李家康每周有3次门诊,病人非常多,有的甚至凌晨四五点就来排队,常常7点左右等候在门诊大厅排队的病人就已经达到10多人。他每天早上6点20就从家里出发,6点50到达医院,7点钟他会准时为已经排成长龙的病人进行针灸治疗,等到8点医院正式上班时,他已开始为第二批病人针灸治疗了,这种习惯已经坚持了10多年。

    按照医院规定,职工每年有21天的寒暑假,从1992年援外回国后李家康就一天也没有休过,甚至平时的节假日他也很少休息,只要病人需要他随叫随到。他常说,病人的需要就是医生最大的追求,他也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为荣为乐。视病人如亲人是李家康的一贯作风,无论是住院病人还是门诊病人,大家都说是李主任的亲戚,针灸科的医生护士也都习惯了病人这样的称呼。

    家住汉口的63岁中风患者王海生,今年6月突然诱发第二次中风,左半身不能动,女儿女婿准备将他送到附近一家大医院救治,王海生则坚持要子女将他送到位于武昌区的省中医院找李家康,说他两年前的第一次中风就是李主任治好的,他对病人好,医术高,还说过有需要随时可以找他。女婿劝道,那只是说说而已,何况是他这种有名望的医生,但王海生坚持要去。到医院后,针灸科值班医生把病人的要求打电话告诉了在家的李家康,李家康立即打车赶到医院来处理患者病情。

    针灸科焦扬医师介绍说,李主任经常对科室人员说:“什么时候都要让着患者,护着患者。任何时候都不允许同患者发生争吵,这是原则。”在他看来,病人是来求医的,从心理到生理患者都处于弱势状态。他要求医护人员做到6个字:热情、耐心、细心。十多年来,针灸科没有发生一起投诉和纠纷。

    为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他要求科室的医生用每一种药、每一种治疗方法都要考虑患者的承受能力,争取用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发挥针灸的特色,体现中医药的“简、便、廉、验”的优势。在针灸科中风偏瘫的病人比较多,在这里治疗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除了扎针灸外,就是现在别人很少使用但效果比较好的最廉价用药组合——低右加丹参注射液,大约30余元。

    正是因为他视患者如亲人,对患者无微不至,30多年来他先后荣获“优秀共产党员”、“援外优秀队员”、“湖北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人民的好医生”、“优秀科主任”等光荣称号,他领导的针灸科也多次被评为先进科室。(喻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