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医业 > 医家 > 正文
编号:11318802
在创新中谱写“五味人生”——记传染病专家、解放军302医院专家组组长陈菊梅教授
     同各种传染病打了57年交道、现已81岁高龄仍奋战在传染病临床一线,为我国传染病防治事业屡建新功,她就是我国著名传染病专家、总后勤部一代名师、解放军302医院专家组组长陈菊梅教授。

    陈菊梅,1945年考入浙江医学院医疗系,1954年赴前苏联列宁格勒攻读传染病学博士研究生。1958年1月,提前一年毕业回国后,陈菊梅就把自己定格在了解放军302医院,在当时条件十分落后的“传染世界”里,开始了艰难的创新历程。

    她是我国最早结合传染病临床难题搞科学研究的老教授之一,也是在这一领域获得科技进步奖最多的老专家之一。在她获得的20多项成果奖中,有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主编和参编专著11部。

    上世纪60年代初,有位两岁患儿急诊住院,医生查体后,立即请教陈菊梅如何处理。诊治小儿传染病经验丰富的陈菊梅赶来一看,便诊断为麻疹。经过认真检查,她发现患儿喉头水肿已很厉害,呼吸十分困难。以前碰到这种紧急病情,都是外请喉科医生来院立即切开气管救人,可当时远水解不了近渴,再耽误时间,患儿一口气憋住,说不行就不行了。陈菊梅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当机立断:“我们自己动手,立即切开气管救人,万一出了问题,我负责!”她和施树玉医生一起,动作十分利落地给危在旦夕的患儿做了气管切开手术。

    患儿得救了,在场的医护人员和患儿的父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患儿的父母十分感激地说:“太谢谢你们了!我们的大女儿就是因为得了肺炎而抢救不及时死去的。这次小女儿得病这么急,多亏陈大夫动手早、救得快,要不,小女儿的命也没了!”患儿转危为安后,陈菊梅并没有放松警惕。她及时指示病区的医生和护士严谨细致地做好后续工作,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精心治疗、护理,直到患儿痊愈出院。

    曾有一位年轻的男病人,由于患脑炎后遗症,嘴唇紧闭,两眼呆滞,四肢僵硬,全身痉挛,头颈直勾勾地弯向后背,身体呈反弓形,处于昏迷状态,多家医院均不敢收治。陈菊梅在收治了该病人后,查阅了许多资料,整夜思考救治方案,最后和王凝芳等医生决定大胆创新,独辟蹊径,从病人的第三、四腰椎管部位,定期注入适量的地塞米松等药物……一个月后,病人僵硬的肢体逐渐松软了,呆滞的眼睛又能转动了。陈菊梅等继续观察、研究,调整药量,4个月后,这位担任外语教师的年轻人又走上了讲台,并活跃在篮球场上。

    这是国内首次使用“鞘内注射法”治疗乙脑,陈菊梅事后总结时说,作为医生,遇到疑难病症并不可怕,只要尽力而为,千方百计,大胆创新,谨慎从事,就有成功的可能。正是靠这种大胆创新的精神,陈菊梅在国内首次使用“免疫诱导剂”加“胸腺素”,治疗乙型脑炎发病早期的病人,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她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一头扎进对临床难题的钻研中。针对病人转氨酶居高不下的难题,陈菊梅经过寻访、探究,把研究方向定在了五味子上。陈菊梅带着药房的同志,把五味子的浆果烤干磨成粉,再加上茵陈、大枣、蜂蜜,做成两钱重的蜜丸,取名肝得安,在临床上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后来,她又把蜜丸从1号丸一直研制到8号丸,分别研究了五味子的皮、肉、仁等及其不同方法提取物,确定其有效降酶成分在仁的醚提取物中,后来又精加工成滴丸。紧接着,陈菊梅以302医院二科的名义,发表了试用五味子降低转氨酶的学术论文,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成为首先发现并试用五味子成功降酶的第一人。后该药经开发,合成了联苯双脂,成为国内外公认的降酶药物,并一直延用至今。后来,该药获得了国际金奖。

    陈菊梅还牵头创建了全军第一个临床乙脑实验室,为提高临床治疗乙脑的疗效做出了突出贡献。

    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病死率高达85%以上,是临床工作的一大难题。“七五”期间,总后卫生部决定把降低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这一临床难题,交由302医院牵头完成。陈菊梅勇挑重担,带领课题协作组历时近4年的艰辛攻关,提出了各型重型肝炎的更明确、更具体的临床诊断标准和临床分期标准,澄清了慢性重型肝炎在临床诊断方面的种种模糊认识,为早期及时救治病人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这一分期诊断标准,于1995年被纳入《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更为可喜的是,陈菊梅拟定了我国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模式,提出了对该病进行早期诊断、中西医辨证施治、用药加减和及时处理、预防合并症等综合治疗的科学方法,并在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中西医结合诊治该病的最佳方案,使当时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由过去的85%以上降到了40%左右,成功地挽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

    2003年初春,在非典肆虐的时刻,时年78岁高龄的陈菊梅教授,身先士卒地冲进了抗击非典的战场,在短短3个多月时间里,连续创造了5个“第一”:她是第一位在电视媒体上宣传非典防治知识的老专家;主持了北京地区第一次对非典患者的专家大会诊;主编了第一本《非典型肺炎防治手册》下发全军;在国家级专业期刊《传染病信息》杂志开设第一个“非典专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成为第一批被邀在全军远程医学信息网管理中心讲授预防院内感染的老专家,为抗击非典做出了重要贡献。

    虽已年过八旬,陈菊梅依然战斗在传染病学的最前沿,除了每周出专家门诊和带新“徒弟”外,还承担着一个重肝课题和一个人工肝课题的研究任务。她说:“不断创新,是医生的分内事,也是永无止境的事。不创新,就不能进步;不创新,就不能提高为病人服务的水平。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要一直做下去……”(黄显斌 申金仓 解放军302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