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毛发肌酐含量有助于慢性肾衰辨证分型
“利用自创的苦味酸方法检测患者毛发中的肌酐含量,进一步明确了慢性肾衰的中医分型。”由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杨春光等人推出的一项新的诊断指标,有力地证明了“有诸内必有诸外”的中医理论,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了微观化依据,同时也揭示了慢性肾衰证型临床表现的物质基础。
慢性肾衰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缓慢出现的肾功能减退直至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从临床表现特征及发展过程看,类似于中医的关格、肾劳、肾风、癃闭等病,通常分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脾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5种分型。目前西医临床中衡量慢性肾功能衰竭程度,是以血肌酐清除率为标准,而血肌酐在不同程度上会受感染、贫血、心衰、高血压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医生往往不能正确了解病人真实的肾功能水平。此外,频繁抽血会加重贫血,因此寻找既能准确判断肾功能又避免造成对患者伤害的检验方法,成了肾脏病医生的共同愿望。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西医结合的杨春光主任医师,最终将研究目光锁定在“毛发肌酐含量与慢性肾衰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上。《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句话:“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主骨生髓,外荣于发,故毛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不仅依赖于肾中精气的充养,而且也有赖于血液的濡养,故称“发为血之余”。当肾气虚衰或其他脏器久病时,均可导致肾脏阴阳失衡,三焦气化失司,精微不摄而漏出,水浊不泄而滞留,病理产物遂留于血液并在头发中出现。
在这一传统理论指导下,杨春光医生等人利用自创的苦味酸检测方法,临床上对80例慢性肾衰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毛发肌酐进行测定、对比,并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例按中医辨证分型设定为5组,从中寻找肌酐含量和慢性肾衰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联。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慢性肾衰病情的发展,毛发中的肌酐含量依次增加,其次序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脾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各组数值之间存在差异或显著差异。由此可见,毛发肌酐与慢性肾衰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中医治疗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不可替代的优势,一直受到医患双方的青睐;但由于中医学较抽象,西医同仁从头学起颇有困难。此方法正是把复杂的中医辨证与实验数据联系起来,使医生从客观化的指标推测中医辨证分型,从而拓展了中西医结合攻克慢性肾衰的思路和手段。(衣晓峰 靳万庆)
慢性肾衰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缓慢出现的肾功能减退直至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从临床表现特征及发展过程看,类似于中医的关格、肾劳、肾风、癃闭等病,通常分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脾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5种分型。目前西医临床中衡量慢性肾功能衰竭程度,是以血肌酐清除率为标准,而血肌酐在不同程度上会受感染、贫血、心衰、高血压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医生往往不能正确了解病人真实的肾功能水平。此外,频繁抽血会加重贫血,因此寻找既能准确判断肾功能又避免造成对患者伤害的检验方法,成了肾脏病医生的共同愿望。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西医结合的杨春光主任医师,最终将研究目光锁定在“毛发肌酐含量与慢性肾衰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上。《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句话:“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主骨生髓,外荣于发,故毛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不仅依赖于肾中精气的充养,而且也有赖于血液的濡养,故称“发为血之余”。当肾气虚衰或其他脏器久病时,均可导致肾脏阴阳失衡,三焦气化失司,精微不摄而漏出,水浊不泄而滞留,病理产物遂留于血液并在头发中出现。
在这一传统理论指导下,杨春光医生等人利用自创的苦味酸检测方法,临床上对80例慢性肾衰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毛发肌酐进行测定、对比,并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例按中医辨证分型设定为5组,从中寻找肌酐含量和慢性肾衰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联。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慢性肾衰病情的发展,毛发中的肌酐含量依次增加,其次序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脾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各组数值之间存在差异或显著差异。由此可见,毛发肌酐与慢性肾衰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中医治疗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不可替代的优势,一直受到医患双方的青睐;但由于中医学较抽象,西医同仁从头学起颇有困难。此方法正是把复杂的中医辨证与实验数据联系起来,使医生从客观化的指标推测中医辨证分型,从而拓展了中西医结合攻克慢性肾衰的思路和手段。(衣晓峰 靳万庆)